怪兽充电们的钱途难题,IPO来解?

小科普 8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冯子涵)

最近,怪兽充电计划上市引发了全网热议,共享充电宝又成为了热门话题。一方面,共享充电宝确实能够帮助消费者解决电量危机,另一方面,还有很多的消费者吐槽充电价格过高、乱扣费、借还难、电量不足等问题。

涨价、乱扣费、电不足……共享充电宝问题频出

央视曾点名共享充电宝涨价随意、定价更随意。原来2元、3元可以充电一小时的共享充电宝价格最高上涨至6元、7元一小时,网友吐槽 以后用不起充电宝了。

记者了解到,去年下半年,怪兽充电、小电、来电的价格分别为3元/小时、2元/小时、2元/小时。而现在已经涨到4元/小时、4元/小时、3元/小时,普遍上调了1~2元。

除了价格的上调,有不少网友在黑猫投诉上称自己在使用共享充电宝的过程中遭遇到了乱扣费的问题。

长沙的一位消费者在逛街时使用了怪兽充电宝,充电一小时左右的时间后在某路边店铺归还,归还后仍然出现充电宝正在使用中,计费还在继续,已经扣了28元。此外,这名消费者还吐槽客服机器人式回复,服务质量差。

不仅是怪兽充电,另一家共享充电宝头部企业小电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有网友向记者表示,她在短暂使用后归还充电宝但并未停止计费,三天后这位网友发现自己被扣了99元。

不仅是乱扣费,更有消费者遇到了使用共享充电宝给手机充电电量反而越来越少的情况。有网友称共享充电宝用了一次再也不用了,半小时1块钱,5V1A充了半小时手机电量从22%充到19%。

此外,充电宝电量不足、借还难也是用户常常遇到的问题。有很多用户曾反映过充电宝弹出时并非满电状态,充使用不久充电宝就没电了。

共享充电宝怎么实现盈利的?

早在2017年,共享充电宝就成为了热点话题。2017年,王思聪在朋友圈发表对共享充电宝这个项目的感想时,激动地直言要是能成我直播吃翔,立帖为证。现在,这个带有味道的项目正向着资本迈开大步。

3月13日,怪兽充电正式向SEC递交招股书,拟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更早之前的去年7月,小电科技也曾签署上市辅导协议,计划冲刺IPO,争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的名头。资本市场为何如此看好?它是如何实现盈利的?

据记者了解,共享充电宝初期为了培养用户消费习惯,半小时是免费的,后来随着订单量增加就逐渐取消,并开始收费。这种烧钱补贴培养用户习惯,习惯养成以后涨价收割的套路已经屡见不鲜,但不得不说成效显著。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规模保持快速增长,达到3.07亿人。

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曾透露,来电科技的充电宝每台每天被借出0.7~0.8次,单日收益平均2元。一台充电宝成本在90元左右,循环使用次数约为800次。在不考虑充电宝柜台成本、场地费用外,一台充电宝平均45天就能收回成本。

有业内人士表示,共享充电宝行业实现盈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稳健的盈利模式与现金流。一方面,共享充电宝对于其他共享经济行业来说,属于刚需生意,具有稳定的订单量;另一方面,设备和运维的成本很低,行业的现金流出主要在商户分成等可控的方面。

金融科技行业专家张鲲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分析称,一次租用,对共享充电宝来说,成本几乎为0。把充电宝回满血用的电是商场或者商家出的,一次充电的损耗很小,只会有一些损毁或者遗失风险。如果损毁,大概率插不回去,押金扣除,遗失更是如此。

钱路漫漫,挣钱越来越难

实现盈利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以刚刚递交招股书的怪兽充电为例,招股书显示,怪兽充电2020年营业收入为28亿元,同比增长38.9%。但在营收保持相当增速的同时,公司净利率的降幅却十分明显。2019年怪兽充电的净利润率尚有8.2%,但是到了2020年,怪兽充电的净利润率仅余2.7%,净利润同比下滑55%。增收不增利成为共享充电行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究其原因,水涨船高的进场费用和单一的盈利模式正在不断限制着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利润空间。

以怪兽充电为例,有媒体报道,目前,怪兽充电采取直营与合营两种运营模式,在直营模式中,怪兽充电将一次性支付一笔费用与线下商家达成合作,这笔费用分为入场费和佣金两部分。而合营模式中,怪兽充电则需按月向商家支付佣金,怪兽充电则定期与商家结算收入。其中佣金的费率相对平稳,2019年为42.7%,到了2020年也只有44.1%,但是入场费却从5.5%上升至14%。据了解,共享充电宝进驻一些客流量较大的热门商圈,如娱乐场所、饭店,需要缴纳的入场费已从数千元涨至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甚至有商家入场费开价上百万元。

此外,张鲲向记者分析称,共享充电宝也变现模式的单一也是其核心痛点。从怪兽的财务数据中,还是靠营销驱动、租金收入的传统模式,算不上新鲜。而几乎所有共享充电宝业务,都是靠涨价来驱动盈利的。

来电COO任牧曾对媒体谈到,涨价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利益驱动,由于商家在产品上可选择性增多,因而有更大的议价权;二是成本驱动,一些场景需要高昂的入场费,为保证不亏本,运营商只能通过涨价将部分成本转移到用户身上。

而单纯依靠涨价并不能成为提升利润的灵丹妙药。张鲲认为这次共享充电宝涨价的后果应该会有一个延迟效应,用户在使用时可能不会注意,但日积月累下来将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从而减少对共享充电宝的依赖。

单一的营收模式使得充电宝企业缺乏抗风险能力,张鲲向记者表示,共享充电宝盈利必须想好新模式,不然就是下一个ofo。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