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爱在,乐哉!绥化市第五中学语文教师张颖,在讲台上印刻下26载青春年华。在这26年里,她扎根于教师岗位,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根本,持续付出爱心,不断收获快乐。
1995年9月,师范院校毕业后,张颖就走上了梦想已久的讲台。刚参加工作,激情有余,经验不足,课堂教学并未换来期待的效果。反思后的张颖开始沉下心来,探寻学生心理,了解学生诉求,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打成一片,紧张的师生关系渐渐和谐融洽。
张颖发现学生的作文空洞干瘪,没有生活,便在下雪的时候,带着学生们去操场上张开怀抱感知雪花,在雪地上打滚,打雪仗,堆雪人;丁香花开了,让学生们利用体育课在花园里寻找五瓣丁香花,观察丁香颜色,闻丁香的味道。孩子们真正的走进了语文的大千世界,对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名2008届毕业生,现已在上海工作,业余时间成了一个网络写手。
在提升孩子们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同时,张颖还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并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明明的妈妈去世,父亲打工很晚才会回来,他情绪低沉,经常不完成作业。张颖便每天放学后把明明留在班级,陪孩子写作业,孩子的父亲送来一箱鸡蛋表示感谢,张颖让他拿回去,给孩子补养身体。张颖的默默付出,让学生们发生了可喜变化:静下来了,坐得住了,听得进了,成绩进步了;有学生会偷偷把水果、小点心放到张颖办公桌上;张颖嗓子哑了,会收到学生的清喉含片。教师节,张颖收到学生们的小纸条:老师,你把知识教给我,我把心交给你。老师,你就是我那双隐形的翅膀,助我飞翔……今年教师节,上届班长领着同学们回到学校来看张颖,当时张颖正在开会,他们便到张颖的新班里帮着看自习,放学领着新生打扫卫生。
在工作中,张颖总能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抓住教育的契机,让每个孩子拥有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小洁的学习基础薄弱,几大主科一直学不进去,张颖就在课余时间给她安排小科学习任务并监督她,帮她建立学习信心,后来她考上了一所公办中专院校,现在是班级第一。张颖告诉小洁,学校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驿站,走上社会才是大展身手的时候,要努力学到真本领,小洁信服地点头,眼里闪着亮光。阿健年幼丧母,跟随父亲生活,刚上初中时成绩全班倒数。他目光冷漠,心理闭塞,独来独往,上课不听,作业也不完成。张颖便先从情感入手,让他去负责摆放学生自行车,每天向老师汇报,阿健开始和老师主动交流。张颖不断为阿健安排一些任务,完成后真诚地鼓励赞赏,让阿健有了成就感,学习也开始认真起来。后来阿健早早走入了社会,开始学习汽车修理。几年前,他来学校找张颖老师帮开一份学校证明,此时的阿健,身体健壮,脸庞红润,说话中气十足,还告诉老师工作别太累了。看着已懂得主动交流沟通,懂得用自己的双手开创生活的阿健,张颖感到非常欣慰。
26载春秋,张颖把汗水倾情浇灌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把最美好的生命时光和学生的生命融在一起。为了教育事业,张颖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1998年,28岁的张颖怀有身孕七八个月时,军人丈夫工作在外地,身边没有人照顾,她还坚持担任班主任和两个班的教学工作。当时她的妊娠反应导致膝盖以下水肿,晚上回家脚都是胀痛的,水肿一个晚上才会消掉。为不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张颖每天早出晚归,步行半小时往返于家校之间,硬是坚持到那个学期的结束。
2015年儿子上高二,一直为儿子伴读的婆婆患上了喘息性肺气肿。那一年张颖正在教初四毕业班,为了学生们能顺利毕业,她在小饭桌给儿子和奶奶订好饭,早上把饭盒送去,中午放学儿子去小饭桌把饭取回家。那段日子虽然很难过,但看到学生们的进步,张颖便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张颖所在的历届班级,中考成绩均为全区优秀班级,重点高中的录取率在50%左右。北林区提高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北林区教育科学骨干教师、北林区优秀教师标兵、黑龙江省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等一项项殊荣,是张颖桃李满园的另一种收获。
教书育人爱为本,荣誉归零守初心。三尺讲台上,方寸黑板前,张颖始终保持着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书写着教育教学的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