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有这样一个人,前朝皇帝时期很受宠信,官至宰相,威风八面。可新皇帝即位没几年却落得贬官流放、被逼自杀的悲惨下场,此人就是北宋名臣曹利用。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的故事,看看能不能给我们的为人处世多一些借鉴。
曹利用算是个高干子弟,父亲曹谏官至右补阙,和他的名字一样,是个负责劝谏皇帝的官儿。曹谏死后,曹利用被召到朝中担任宫廷护卫。后来升任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这个官名听起来很陌生,其实就是皇帝派到各路的亲信,负责监督各路长官,没事则每年回京入奏一次,沿边有警则随时入京向皇帝报告情况,总的来说属于皇帝的近臣。
景德元年(1004年),北方的辽国大举南侵,当时的皇帝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等人的劝说下御驾亲征,抵达澶州。没过几天,契丹大将挞览被宋军射死了,辽人无心再战,随即派人向大宋请和。真宗本来就不愿开启战端,于是立即应允,但派谁前去辽军那里议和呢?这可是个很危险的差事,因为当时宋辽正在交战中,没有人能保证和谈成功,万一被辽人给杀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当时,曹利用正好前来向宋真宗奏事,枢密院就向真宗举荐他前往。真宗一开始觉得曹利用太年轻,不太乐意,但在枢密使王继英的再三请求下最终同意了。临行前,真宗向曹利用挑明了底线,那就是不能割地,只能给钱。曹利用则很有胆量,回应说:如果辽人有非分的索求,我宁可死也不会答应。真宗听后很是赞赏。
不久,在曹利用的据理力争之下,辽国最终同意接受金帛,而不再提及割地之事,宋辽议和最终达成,两国从此再没有大的战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而作为大宋一方的首席谈判代表,曹利用自然功不可没,也为他以后的迅速升迁打下了基础。
景德四年(1007年),知宜州刘永规因驭下残酷导致兵变,愤怒的军校们将刘永规诛杀,并趁机作乱,岭南大震。消息传到朝廷,曹利用被委任为广南安抚使,带兵迅速平定叛乱,因功升任鄜延路总管,成为镇守边境的封疆大吏。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曹利用被升任枢密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副部长。之后,曹利用平步青云,五年时间成功转正,成为枢密使,第二年更是加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在北宋就是名义上的宰相,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兼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内阁之一。
曹利用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升迁,我分析下来应该有两点:第一是宋真宗对他的宠信。曹利用本来就是皇帝近臣的底子,又在澶渊之盟、平定叛乱这些事上立了大功,迅速升迁是理所当然的。第二就是他和丁谓一样,投靠了刘皇后。宋真宗晚年多病,没有精力处理朝政,权力欲很强的刘皇后趁机干政。而当时太子又年幼,真宗死后,国家大政必定会落入刘皇后之手。为了利益,曹利用选择站到刘皇后一边是无可厚非的。
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病死,儿子宋仁宗即位,此时已经是太后的刘氏果然垂帘听政,成为大宋的实际统治者。而曹利用也算是押中了宝,被加任尚书左仆射兼侍中、武宁军节度使、景灵宫使。而这也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估计是觉得自己功劳太大,曹利用开始有些飘飘然,但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成为真正的宰相,对虚名的追求让他变得有些不可理喻。当时,参知政事王曾升任第二宰相。根据礼制,枢密使入朝时的班次应在宰相之下,但曹利用很不高兴,坚持要排在王曾的前面,太后没办法,只能勉强同意。
天圣三年(1025年),王曾已经升任首席宰相,但曹利用在入朝时依然想要班次在王曾之前,阁门不敢裁决,搞得大臣们没法入朝,只能都站在殿外。这边宋仁宗与太后等了很久不见大臣上殿,就派人前去催促,阁门不知如何应对,王曾此时早已怒不可遏,大声说但奏宰臣王曾等告谢,班次这才定下,而曹利用对此很是不快,口出怨言。为了安抚曹利用,宋仁宗特意下诏,让他的班次仍然在第二宰相张知白之上,仅次于王曾,曹利用这才作罢,自此也更加骄横。
除了对大臣,曹利用对宦官们也很无礼,凡是太后以内诏形式给予这些人的赏赐,曹利用大都利用职权予以拒绝,宦官们因此对他十分痛恨,都想伺机整倒他。因为是武将出身,性情暴躁,曹利用在太后帘前奏事时,经常用手指弹击垂帘的带子,宦官们就乘机诽谤他,称先帝在的时候,曹利用哪里敢这么放肆,太后点头称是。
有一次,太后又尝试着给宦官们降恩赏赐,估计那天曹利用心情大好,就同意了。宦官们见时机已到,立即对太后说这次曹利用之所以同意所请,是因为他们私下和曹利用的妻子打过招呼。太后一听,不觉大怒,心想我以前以为你曹利用屡次驳回我的降恩是一心为公,所以也没有特别见怪,没想到你却是个受老婆摆布的人,又想到曹利用之前的种种无礼之处,自此对他再无好感。
天圣六年(1028年),曹利用的侄子、赵州兵马监押曹汭被人告状到太后那里,称他有图谋不轨的行为,太后命内侍罗崇勋前去查实。之前,罗崇勋获罪,太后让曹利用前去召他前来问责。曹利用亲手打掉罗崇勋的帽子,狠狠的斥责了很久,罗崇勋因此对曹利用十分痛恨。
此时,罗崇勋趁机报复,诬陷曹汭喝醉了酒穿上黄袍,还让人叫他万岁,结果曹汭被杖死。而太后也借机将曹利用罢官,流放房州,命内侍杨怀敏负责护送。途中,杨怀敏对曹利用恶语相加。曹利用平时就看不起这些宦官,如今哪里受得了这种气,随即上吊自杀,结束了自己饱受争议的一生。
总结下来,曹利用的败亡,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是太过注重虚名。第二是在太后面前不知道收敛,太过桥横跋扈。第三是得罪了宦官。而正是这些宦官,成了曹利用的催命鬼。事实告诉我们,惹了君子不要紧,但千万不能惹小人,否则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