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名称来历】
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有关、郑、白、马。一新制作。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并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另外,明初贾仲明为马致远作的吊词中又有共庾、白、关老齐眉的说法,庾指庾吉甫。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
元代钟嗣成的《录魂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推马致远,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
明代前期以后,又有盛赞郑光祖而贬低其余三家的,如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说:马之辞老健而乏滋媚,关之辞激励而少蕴籍,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当以郑为第一。清人王激烈《曲谈》中则认为关、白、马、郑诸家。
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中说: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关汉卿一空倚傍,字筹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他们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已为历史公认。明代王世贞、王骥德等人为王实甫未被列入四大家而提出非难,王骥德还提出王、马、关、郑说。清代李调元《雨村曲话》则有马、王、关、乔(吉)、郑、白之说,但未见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