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生性勤快,手上总有干不完的活儿。八十多岁了,仍是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缝缝补补,洗洗涮涮,一日三餐准时端到我面前。
有时候我想帮忙做点什么,母亲总是把我当成小孩子,摆摆手说:快放下吧,你做事又不精干。锅碗外面也不知道洗一洗,火圪廊也不给抹一下。
童年美好的回忆
老母亲口中的火圪廊,是山西平定方言,指厨房里做饭的火炉台。
在家乡,火圪廊是一个极其常见的方言口语词。从小到大,一直听母亲这样说,很亲切,很温馨。后来进了学校,跟着老师学会说了普通话,便觉得火圪廊这个词实在是太土了。
温暖的家
再后来,念古代汉语专业,老教授在讲解汉代扬雄《甘泉赋》闶阆阆其寥廓兮这一句时,告诉我们说,闶阆一词,至今仍活跃在晋方言中。
这时我才发现,母亲口中的火圪廊,非但不土,反而雅致得很,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极富文采的书面语。
闶阆是什么意思
闶阆一词最早见诸文献,似为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语书》一二简:阬阆强伉以视强,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恶吏)自视高大,蛮横倔强,显示自己很强干。
闶阆,读作 kàng làng(音同炕浪)
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1155枚(另有80枚残片)竹简。这些竹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是研究秦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阬,读作kēng(音同坑),南朝字书《玉篇•阜部》:阬,亦作坑。宋代《增韵•庚韵》:阬,陷也。亦作坑。是说阬的本义为深坑,俗作坑。
云梦睡虎地秦简原址纪念馆一角
元代李文仲不同意这种解释,他在《字鉴•庚韵》中认为:阬,《说文》:‘阆也。’从阜亢声,亢音刚。俗作坑,或作坈,皆非。是说阬字的读音为刚,其本义不是坑,也不是坈(按,坈读作kēng,古同坑),而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的阆。
阆,读作làng(音同浪),据《说文解字》:阆,门高也。是说阆的本义或指门高大的样子,又可转指高门,如《宋本玉篇•门部》:阆,高门。
在四川有一个城市叫阆中,非常古老,2300多年前就叫这个名字了。三国时候,张飞曾经在这个地方当了7年太守,死后又安葬于此。
阆中古城远眺
阆中因何得名?
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解释说: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是说阆中周围山形似高门,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
《旧唐书·地理志》认为: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嘉陵江流经阆中一段,古称阆水。意思是说:嘉陵江绕城三面,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
阆中,就其地形而言,四面山形如高门,因名阆山;嘉陵江流经阆山下,因名阆水;城在阆山阆水之中,故名阆中。
还有一个词,看过电视剧《红楼梦》的人应该都比较熟悉:阆苑。
四川阆中阆苑第一楼
剧中主题歌《枉凝眉》中有一句: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这个阆苑,是阆风巅之苑的省称。
阆风巅,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昆仑之巅。汉代志怪小说集《海内十洲记•昆仑》:山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之辉,名阆风巅;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堂;其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
云梦秦简中的阬阆一词,在其他文献中又写作闶阆 伉阆,或者亢阆,阬 闶 亢 伉音近义通,均有高大义,是为同词异写。
如清朝桂馥《札朴》:《说文》:‘阆,门高也。’《新附》‘闶’字云‘闶阆,高门也。’……《文选•西京赋》:‘高门有闶。’李善注云:‘《毛诗》皋门有伉,与闶同。’按,《说文》:‘伉,阆也。’闶、伉,当为‘阬’。
古代典籍《说文解字》
闶,读作 kàng(音同炕),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闶,高门貌。也就是说,闶字与阆字一样,意思都是指门高大的样子。
在古代文献中,闶 阆二字经常联起来用,本义是指门高大,后来词义有所扩大,又引申为人或事物高大,睡虎地秦简《语书》阬阆一词,就是指人高大视强之义。
同时,闶阆一词又引申为空旷 空虚,即事物中间空阔的部分。如汉代扬雄《甘泉赋》:闶阆阆其寥廓兮,似紫宫之峥嵘。唐代颜师古注:闶阆,空虚也。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高门空阔呵,好似紫微宫那样深邃。
许慎与《说文解字》
又如,《庄子•外物》:胞有重阆,心有天游。西晋郭象注:阆,空旷也。这句话的大意是,胎胞里有许多空隙,心灵当游于自然。
这说了这老半天,不管是阬阆,还是闶阆,也不管是深坑,还是高门,似乎跟山西方言中的火圪廊(即火炉台)搭不上边啊。
别急,请继续往下看。
山西方言圪廊是指什么
山西方言中,圪廊是个表音的词汇,一般没有固定的字形,泛指物体中间空旷的部分。
比如,房子才盖好,只是个空圪廊,还没有装修呢。新屋刚落成,空荡荡的室内叫房圪廊。
山西盂县大汖古村
我的老哥,这你就把心放在肚壳阆里吧。肚子叫肚壳阆,胸腔叫胸壳阆,或壳阆翅。
快把口袋放到车克廊上,我捎你一程。过去的骡马大车,车中空处用来载物的地方,叫车克廊
找点水泥,把墙角这个圪牢堵住咾。老鼠在墙角打的洞,叫圪牢。
家的味道
穿过这道圪阆阆,就到俺家了。狭窄的过道,细细的小巷,叫圪阆阆。
鞋壳旯里面进了沙子了,硌脚。鞋子里面中空处,叫鞋壳旯。
这口井几百年了,井下的坑阆这可真大。井筒内的空间,叫井坑阆。
山西民居
你看,圆克栏中间那个仰头腆肚的人,就是新来的乡长。人们围成一个圈,叫围成一个圆克栏。
这人真懒,裤也不搊一下,黑旯快掉到地上了。过去,人们穿的是缅裆裤,这种裤子腰围很大、裤裆很深,用带子缅在腰上,裤裆处往往形成一个较大空间,这就叫黑旯。黑在山西方言中读入声,发音大致为hek,近似壳音。
过去的中式深腰裤,即缅裆裤
火炉台是一个相对开阔的平面,不具备高深、中空的特征,为什么在山西平定方言中叫作火圪廊呢?
山西平定盛产煤炭,过去,家家户户用的都是煤火灶。
煤火灶烧的是煤泥,这种煤泥干净耐用,火候适中,还不易熄火,是用煤末儿和烧土按一定比例,加适量水和制而成的。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这个烧土,估计只有山西人才能说清楚,就是未经耕耘过的、黏性较大的红土,油浸浸、湿漉漉的,一䦆头刨下去,只能刨下一小块儿,掂在手上沉甸甸的,像是一块温润的红玉。
别的地方,烧的是煤饼、煤球,就是把煤泥拍成饼状、团成球形,再晒干。我们家乡不用这么麻烦,每次做完饭后,直接往炉膛里填上一大铲子半湿的煤泥,再用火柱往中间捅一个眼就可以了。等到下一次做饭,煤泥也就燃烧得差不多了,上面灶口捅捅,下面炉眼擞擞,等尘埃落定,炉膛里的火苗便一跳一跳的,蹿起老高。
煤火灶
我们家乡的煤火灶比较有特色,炉台一米来高,人站在炉前做饭,不用弯腰。台面多用耐火砖砌成,二尺来宽,五尺来长,锅碗瓢勺,油盐酱醋,什么都能盛得下。炉膛很深,灶口却不是很大,跟今天常用的煤气燃气灶的炉头差不多大小。炉台旁边还有个盛放煤泥的洞,方便人们取用。
火圪廊,其实就是火闶阆一词在山西平定方言中的音变。这个圪廊本来是指装柴火,或者煤泥的炉膛,人们在做饭的时候,接触最多的是火炉的台面,便用火圪廊代指整个火炉台。
火炉台
如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下村志》有这样的记载:火闶阆,煤火肚儿。
杨争光小说《驴队来到奉先畤》中这样写道:他抱起瓦罐,把他折在了灶闶阆里。
闶阆,本义是指门高大,门有中空如洞的特征,后来便把凡孔穴深大者,都叫作闶阆。
如清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阬,阆也。阆者,门高大之貌也。引申之,凡孔穴深大皆曰阆。阬,《释诂》云:‘虚也。’地之孔穴处与门同,故曰阆也。
火炉台
火灶的炉膛,就是孔穴深大者,这便是山西平定人为什么把火炉台称之为火圪廊(火闶阆)的原因。
闶阆一词还有哪些异写
也许你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物体中空这种物象,在山西方言中有的叫圪廊,有的叫圪牢,有的叫壳旯,对同一类事物的称呼,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变音呢?
俗话说得好,五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任何方言都存在地域差异。而且方言在表达上有着丰富多彩、准确细致、生动传神、入木三分的特征。方言的丰富,不仅仅有其词汇的丰富、所表达感情的丰富,也有表达生动形象的丰富。
农家厨房
这种丰富性,在方言表达上则表现为发生了许多音变。这种现象,古已有之。
闶阆一词,除了上文说的阬阆 亢阆 伉阆等异写之外,在古代文献中还有十来种不同的写法。
在《淮南子▪道应训》中有这样一段话:若我南游乎冈㝗之野,北息乎沉墨之乡,西穷窅冥之党,东开鸿蒙之光。其中的冈㝗一词,《古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空虚的样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像我向南游过的无边无际的空旷之地,在北方休息在寂静幽暗的地方,向西跑遍幽深边远的地方,往东一直来到日出之处。
古代建筑
《庄子•应帝王》载: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这里的圹埌,读作kuàng làng(音同况浪),唐朝陆德明释文引崔譔云:圹埌犹旷荡也。是指原野空荡辽阔的样子。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说,我生活在什么也不存在的地方,居处于旷达无垠的环境。
唐张志和《玄真子•鹫鹫》:濛洞茫唐,青冥苍茫,廓兮而㝩㝗。㝩㝗,读作kāng láng(音同康郎),表事物空廓、空大义,西汉扬雄《方言》卷十三:㝩,空也。 㝗亦表空义,《说文》:㝗,㝩也。南朝字书《玉篇》:㝗,空虚也。所以,东汉许慎在《说文》中这样说:㝩,㝩㝗也。
西汉司马相如《长门赋》有施瑰木之欂栌兮,委参差以槺梁一句,这里的槺梁,也写作㝩梁,清朝王念孙《读书杂志》载:槺梁者,中空之貌。形容屋空。
火炉台
在古代汉语中,从康之字多有虚、空义,如漮为水虚,是说水的中心有空处;糠是米空,谷米从谷皮稻壳中脱落;嵻形容山空,今湖南新宁有嵻崀山;㱂为饿腹之虚,就是肚子里空空如也。
此外还有十多个跟闶阆读音相近、词义相同的词语,如㝗圹、旷荡、闶荡、莽㝗、漭浪等,还有几个词电脑上打不出来。
另外,湖北荆州关沮秦汉墓出土的简牍有内容为令禾勿阆,原简文注释说:阆同稂,谷物之穗生而不成。意思是说谷物子粒不饱满就叫作稂。
火炉台
阆有空义,稂从良得声,阆 稂音同,可以通假,皆表空义,所以说谷物之穗生而不成就是空的,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秕谷、秕子,或瘪籽。
这种音义相关、由同一语源孳生的词或词素,叫同源词。
所谓同源词,是指意义上相类相关、语音上相同相近,且具有同一语源的词,比如柔弱 明灭 刚强 晶莹 彷徨 徘徊等等。
那么,什么是同一语源呢?
兼字的演变
举个例子吧,比如兼的古文字构形是一只手持两株禾,表示同时做几件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之义,这个意思今天还存在,比如兼顾 兼职。
缣是双丝织成的丝织品,汉以后,多用作赏赠酬谢之物。
鹣是比翼鸟,比翼是说并翅飞翔,翅膀挨著翅膀飞翔,常用来比喻恩爱夫妻。
鳒是比目鱼,这种鱼的两只眼睛都在头的一侧,需要两只鱼并肩而行。
兼 缣 鹣 缣这四个字,读音一样,意义上都含有双,命名的依据也相同,属同一语源,即同源字。
闶阆 阬阆 圹埌 㝩㝗也是一组同源词,由于这些词的前后两字的声母都是-k、-l,所以有些语言学家就给起了个名字,叫k-l-式双音同源词。
火炉台
在语义方面,㝩㝗,表屋之空,引申泛指事物之空大;圹埌,本义指坟墓,《说文》:圹,堑穴也。清代段玉裁注:谓堑地为穴也,墓穴也。西汉扬雄《方言》:冢,秦晋之间谓之坟……或谓之埌。 闶阆表高大义,亦泛指物体中空的部分。
由此可归纳出,该组同源词的核心义为中空。
这个中空义,一直保留在晋方言中,千百年来一直没变。(张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