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是心理学最后一章社会心理的主要内容。这部分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常以客观识记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在本文中,将结合常见的考题,带领大家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人际关系:
1.实质: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
2.人际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取决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3.心理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正式群体:行为起主导。非正式群体:情感占主导。
一般在考试中会考察关于识记类型的单选,直接出现人际关系定义或者人际关系的心理成分。考生需要进行识记。
4.表现:
①吸引与排斥:
吸引: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为一致
排斥:认知失调,情感冲突,行为对抗
②合作与竞争:
群体间竞争的效果取决于群体内的合作。
在考试中这里愿意考察多选,会问关于人际关系的表现有哪些,需要考生理解并识记。
5.条件:熟悉性和临近性,个人特征,相似与互补,爱情等
6.原则
①强化原则:喜欢能给予我们奖励的人。
②联结原则:喜欢那些与美好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而厌恶那些与不愉快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
③社会交换原则:对于一个人的喜欢与否,是基于成本与利益所做的评价。
④相似性原则:人们往往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
练习题:
1.【单选题】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 )。
A.熟悉性和临近性 B.相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 D.对等性或互惠性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题干提到近水楼台先得月,明显是接近邻近产生的人际关系,故答案是A。
2.【单选题】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的( )。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和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
2.【答案】D。解析:本题为识记类题目。人际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取决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故答案是D。
3.【判断题】人际关系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 )
3.【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所建构的交往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的联系。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着人们心理差距的大小。人际关系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形成要通过人际交往来实现。故本题说法正确。
综上,从常考试题中可以看出,关于人际关系的知识难度不大,需要我们认真掌握,对于考试来说可以说是必争之地,希望本文对考生们的备考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