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我爱你,却和你无关)

小科普 142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说:

我始终为你而紧张,为你而颤抖;可是你对此毫无感觉,就像你口袋里装了怀表,你对它紧绷的发条没有感觉一样;这根发条在暗中耐心地为你数着你的钟点,计算着你的时间,以它听不见的心跳陪着你东奔西走,而你在它那滴答不停的几百万秒当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她为那个男人紧张而颤抖,我为书中的她紧张而颤抖。

这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中篇小说,作者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沉重而美丽的爱情故事。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至今难得的一口气读完的书。整个下午,我都处于震惊之中,我的心,随着书中女主的自白而颤栗,而悲凉,当然还有深深的感动。

一个女人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在她死去的孩子旁边,写下了一封凄婉的长信,向一个男人讲述了她不为人知而又独孤无力的爱情,而故事的男主人公正是读着这封信的男子,可是,男子对此一无所知。

这份爱,究竟是伟大,还是病态?

我只知,这世间,有种爱,与你无关,与任何人无关,它只是一个女人内心波澜壮阔而又小心翼翼的守望,明知道不会有结果,却依然愿意飞蛾扑火。

​01:陌生女人的一生,其实只有几天。

其实,陌生女人的一生,更准确来说,只有几天,就是她和那个男子相处的几天。

第一见面,女人还是女孩,十三岁。初遇这个男子,她便彻底沦陷,她的悲剧由此开始。

因为父亲早逝,母亲胆怯,她和母亲在生活的黑暗处相依为命。

外人眼中的她们或许有些奇怪,她们总是独来独往,融入不了周遭。而此时,男主,也就是作家R出现了,当他们差点撞个满怀时,R微微一笑,说:多谢了,小姐!

那一刻,对于女孩来说,是生命之光突然照进了她人生,她隐隐知道,从此她将因他万劫不复。

之后,她便开始了对他一生的守望,当然,这一生,是她的一生。

她每天坐在家里等他,透过门上的小圆孔,窥视着他的行踪,她甚至能清楚地辨认他的每一个朋友,每一件衣服,还有他的心情。

女孩不知道的是,这个对她微微一笑的男人,对所有的女人都含情脉脉。他惯于撩妹,也纵欲,他只是尽着自己的渴望,恣意地活着,没有一个女人,能住进他的心。

​当母亲再嫁,带着她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她仿佛将死的老人,对生活再无热情,唯一的希望是,有一天,她仍要找到他。

第二次见面,女孩十八岁。为了再次与R相见,她放弃了另一座城市的优渥生活,回到了曾经和母亲生活的地方。

她一边做着杂工,一边只要有空,便等在R家的楼下。终于有一天,R注意到了她,然而他只将她当做了一个寂寞又浅薄的女孩,在和她度过三个夜晚后,他再没有联系过她。

可是,就是这三晚,女孩怀上了作家的孩子。她是兴奋的,她不敢说出的爱,不敢流露的情,从此都将在孩子身上得以寄托。

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中,在众人嘲讽的目光里,她未婚先孕,生下了孩子。为了孩子,她做起了有钱人的情妇,她的堕落正是为了守护她的那份纯真而炽热的爱。

最后一次见面,女人二十八岁。在一个舞会上,她渴望R能认出她来,可是没有。她抛下了情人跟R回了家,可惜,R只是将她当做了一个普通的妓女,在一夜欢情后,塞给了她几张钞票。

她内心如潮千般涌动,表面却仍波澜不惊。她对R的爱是毒,她愿意饮尽它,而不让他有任何的负担或是不安。

​02:明知是扑火,却无悔。

这样的爱,近乎病态。

其实,从始至终,女人都知道,这是她的一厢情愿,是她一个人的战役,她从一开始就是输的,可是她愿意在这条绝望的路上越走越远。

当然,这中间她也曾有过希望的。

比如:很多次,她渴望他能注意到她,她渴望他能认出是她,然而,对于一个处处留情、不知真心为何物、不知爱为何感的渣男来说,他又怎会记住她,即便一时记住了,又怎肯浪子回头去爱她。

别妄想在渣男身上寻找爱情,渣男若是有爱情,便不是渣男了。

这是单恋的极致,她如局外人那样看得清清楚楚,却又被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无法放过自己,这毒,她已中得太深。

只是,这样的爱又令人可敬可叹。

在我的内心深处,在我的潜意识里,我一直还在做着那个陈旧的孩子梦:也许你会再次召唤我回到你的身边,哪怕只叫我去一小时。为了这可能的一小时,我把一切都推开了,只是为你而保持自己的自由,一听召唤,就扑到你的怀里。自从童年时代之后青春萌发以来,我的一生不外乎就是等待,等待你的意志。

世间竟有如此奇特的女人,她的爱漫长而又时刻充满热忱,她的爱高傲而又蚀骨般圣洁。她一生未曾吐露一字,却将爱的真谛演绎到了极致。

其实,她有很多机会,也有很多理由去索爱。

比如:她的整个青春,她的孩子,哪怕只是要求R担起作为父亲的责任,而将他留在身边,也是理所当然,可是,她并没有这样做。

她爱他,她宁可独自承担这一切,也不愿让他有一丝忧虑,更不愿让他背上那个包袱。

悲哀的是,聪明如她,怎会不知他不愿被束缚、不愿为谁停留,或许,他也不会承认这孩子。她虽然爱他爱得疯狂,可若他对她只有怜悯,那么她是不屑的。

可是请你相信,没有一个女人像我这样死心塌地的爱过,过去是这样,这么多年过去了,仍是这样……

是的,正因为这种爱不抱希望、曲意逢迎,和那种世俗的浴火炽烈、贪求无厌的爱情完全不同,所以更让我们揪心和疼痛。

这种爱情近乎受虐,她却甘之如饴。

​03:原生家庭欠她的,她终其一生,只是在找回不曾得到的。

从小说中可以知道,女人的童年是不幸的。

父亲过早离世,母亲整日郁郁寡欢,母女靠养老金度日。她的邻居是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邻居的孩子们都歧视她、欺负她,更不可能和她做朋友。

她就这样,在贫穷、冷漠、孤独中开始了她的青春期。

因为,没有一个让她可以仰视的人,因为她的童年中没有幸福生活该有的模样,所以她一直都在追寻那个她所谓的完美的人。

而R恰恰就是。

那时的R,25岁,英俊、成熟,爱读书、满腹经纶,举止又是那般优雅。他和她身边的男人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她似乎看到了她理想中男人该有的样子,她似乎触到了美好幻想中该有的日子。

于是,她就将所有的情感都投射在了R身上,以此来保持自己内在的平衡。所有被压抑的情感,所有生而为人追求美好的力量,都孤注一掷到了R身上。

你就是一切,是我整个生命。人间万物所以存在,只是因为都和你有关系,我生活中的一切,只有和你相连才有意义。

​是的,仿佛只要爱他,只要成为他的一部分,她就可以和自己粗鄙不堪的生活告别,仿佛和R相连,她的人生从此不再黑暗。

所以,看到R的房间有雕塑和大量的书,她就自以为他好学、勤奋、有学问;看到R的仆人谦和有礼,她就自以为他温和、善良;她对他太过深情,她就自以为或许R也在同样想着她,毕竟,他看向她时,也似乎有深情。

可是,所有的自我蒙蔽、自我满足,都抵不过血淋淋的现实。表面文质彬彬的R不过是个不得志的作家,是个风月场上的老司机,是情场中的高手。

他两手哆嗦,把信放下。然后他长时间的凝神沉思。他模模糊糊地回忆起一个邻家的小姑娘,一个少女,一个夜总会的女人。

他仿佛觉得,所有这些形象他都梦见过,常常在深沉的梦里见到过,然而也只是梦见过而已。

他感觉到死亡,感觉到不朽的爱情:百感千愁一时涌上他的心头,他隐约想起了那个看不见的女人,她漂浮不定,然而热烈奔放,犹如远方传来的一阵乐声。

这就是小说最后,男主看完信的独白。

所有一切,女人感动的只有自己,爱的也只是自己,她的痛苦和欢乐,都不过是在满足童年时缺失的那份情感。

可是,姑娘,能拯救自己的,永远都不会是爱情,何况是这样一份独自演戏的爱情。

​04:我唱尽快乐哀伤,而你只需静静读完一封略长的信,仅此而已。

在我们的青涩时光中,也都曾深深爱过某个人,为他(她)痴,为他(她)狂,也为他(她)食之无味,夜不能寐。

那样一种纯粹的爱沐浴着我们,或许前一秒还在自艾自怜,下一秒就因为对方的一个毫无意义的眼神喜笑颜开,我们自以为是地对那个眼神注入了自己所有的幻想:他(她)也有意于我,我在恋爱,我在品尝恋爱的苦涩。

即便苦涩,那也是一种怦然心动,是一种对未知的期盼。

它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寡淡的日子从此增色。

就像书中的女人,她怀揣秘密,仿佛一朵悄然结籽的夜莲,默默而又笃定地开放着自己,而观众,也只有自己。

直到临死前,她还在说:我死得很轻松,因为远处的你是不会感觉到的。倘若我的死会让你感到痛苦,那我也不会死了。

这份爱,深沉到令人难以想象。只是,所有的一切,对于女人来说,只有残忍。

​高尔基曾评价这部作品: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

是的,它惊人,亦动人。

爱你,是我一个人的事,我虽因此尝尽苦难,却从不曾犹豫,更不曾后悔。

-END-

今日话题:

你曾经遇到过遗憾的爱情吗?

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