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在哪(当乔家大院遇上平遥古城)

小科普 158

中国山西,因地处华北太行山以西而得名,春秋时期属晋国,故简称晋。山西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年中国看山西之说,是中国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洋洋大观,为现代人寻古幽控古迹,抒发炎黄子孙赤子情,提供了寄托之地。读历史引发遐想,看历史触动柔情。晋的人文地理风光,不仅体现在一本本历史教科书中,还体现在一座座现存的古老城墙之中,最为出名的乃是明清晋商文化。晋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带有传奇性质的群体,他们曾经富甲天下,南到武夷山,北到俄罗斯,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一色的青砖、整齐的院落,如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代表着晋商的荣辱与兴衰的大院就这样散落于沟壑连片的山西平原之中。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与这城院一样,晋商话题的厚重与雄奇,崛起与衰落,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依旧被后人铭记于心,或关注、或好奇、或质疑。

平遥古城,西大街。晋商的票号始于日升昌,最鼎盛时期,全国有53家票号,41家在山西,22家在平遥。创始人雷履泰原本是一个做颜料的商人,资力雄厚。因山西商人年终回家捎银两,为安全方便,雷履泰建议通过汇兑的方式实施,他赚取提成,一开始只限于朋友之间信誉汇兑,后汇兑的人越来越多,且利润不菲,于是正式创建日升昌票号,山西人也以此称其为中国银行业的鼻祖。

辉煌五百年的明清两代晋商不仅创造了巨大财富,而且形成了一套至今仍为人们称道的企业制度和经商的伦理价值体系。日升昌的结构就是东家出钱,掌柜经营,东家除了年底结帐,不能踏入票号半步,这已经有了现代公司中董事长与总经理制度的雏形。日升昌也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入股分红制度,票号的任何人包括伙计皆可入股,年底分红,入股者可以领到几十两到几百两银子,当地戏称,宁做伙计不当县太爷,清朝时期,县太爷的年薪只有四十五两银子。

另一座代表性院落是坐落于晋中祁县的乔家大院。最具代表性人物是乔致庸,乔家第四位当家人,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乔致庸是清朝末年山西晋商的代表商人,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弃文从商接手生意。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生意日渐兴隆,至清末,乔氏家族已经在中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在国弱民贫的清朝,晋商能够走向全国,实属不易 。

嘉庆二十三年,乔致庸出生于山西祁县的一个商贾世家,父亲乔全美,幼年父母双亡,由兄长乔致广抚育长大。少年时期因兄长病故,乔致庸弃学从商,开始掌管乔氏家族生意。在他执掌家务时期,乔氏家族事业日益兴盛,成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户。其下属复字号称雄包头,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另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遍布中国各地商埠、码头。乔致庸本人也被称为亮财主。

19世纪末,由于连年战乱,清王朝逐渐走向衰落,大量白银外流。晚年的乔致庸一改以往不治家宅的传统,于同治初年(1862年)开始在家院附近购置地皮,大兴土木,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宅院,即著名的乔家大院,至今保存完好,是山西民居的代表建筑。

但盛极而衰是历史的必然。清朝末年,内乱、外患不断,给了商业很大的冲击,再加上了晋商后代没有了先人勤劳,肯吃苦的精神,迷上了买官,吸毒等恶习,晋商也慢慢地走向了衰落。

行走在这两座高墙大院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山西几百年一直扎根于人心的晋商文化,明清山西商人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自觉和不自觉地发扬了一种特殊精神,它包括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群体精神,我们可以把它归之为晋商精神。这种精神也贯穿到晋商的经营意识、组织管理和心智素养之中,可谓晋商之魂。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