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就是要追求极致,创造美好的东西,并分享给自己的同类。
——史蒂夫·乔布斯
这是一段22年前的采访,1995年史蒂夫·乔布斯在接受采访时,坦率、理性而具有魅力。他在其中所说的对未来的预测,倒像是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溯过去十多年的总结。
这份在九十年代末遗失的采访母带,在乔布斯逝世不久后,被导演Paul Sen 在车库发现。
尽管采访时隔已久,但是乔布斯独特的视角所阐释的理念,在如今都尤为耀眼,值得学习。
会制造噪音的团队
才会磨出美丽的石头
每次开始计划新产品的时候,乔布斯和同事们总会有很多很棒的想法,团队对他们的想法也是深信不疑。这种时候,他总会想起小时候的一幕。
街上有个丧偶的男人,他已经八十岁了,我记得他花钱请我帮他除草,有一天他说,到我的车库来,我有东西给你看,他拉出老旧的磨石机,架子上只有一个马达、咖啡罐和连接两者的皮带。
我们到后院检了一些石头,一些普通、老旧、小起眼的石头,我们把石头丢进罐里,倒点水,加点粗砂粉,把罐子关起来,他打开马达说,明天再来看看。
我第二天回来,打开罐子拿出的是令人惊艳,美极了的石头!
本来只是寻常不过的石头,经由互相摩擦,互相砥砺,发出些许噪音,结果变成美丽光滑的石头,这件事我一直记在脑海里。
在乔布斯的心里,这个比喻最能代表一个为理想奋斗的团队。集合一群才华洋溢的伙伴,让他们互相冲撞、争执,甚至大吵,这会制造一些噪音。但是,工作的过程中,他们会让对方变得更棒,也让点子变得更棒,最后就会产出这些美丽的石头。
之后乔布斯加入惠普(HP)的一个团体。在他十二岁时,就致电惠普的比尔·休利特(Bill Hewlett,惠普创办人)。当时电话簿上没有隐藏的号码,可以打开电话簿查找他的名字。
「他接电话时我说,"嗨,我叫史帝夫·乔布斯,你不认识我,我今年十二岁,我在制作频率计数器,需要一些零件。"」
「他就这样跟我谈了二十分钟,我有生之年不会忘记这件事,他不只给我零件,还给我工作。」
那年夏天,十二岁的乔布斯在惠普工作,对他的影响很大,「惠普是我在那个年纪唯一看过的公司,形塑了我对公司的概念,也让我体会到他们如何善待员工。」
「当时人们还不晓得胆固醇,他们每天早上十点,会推出一大车的甜甜圈和咖啡,每个人都会休息吃甜甜圈配咖啡,都是像这样的小事。很显然该公司体会到,公司真正价值在于其员工。」
A级人才的自尊心
不需要你呵护
乔布斯很早便在苹果观察到一件事,常常想到,但不知到该如何解释。
「人生中大多数事情,平庸与顶尖的差距通常只有二比一,假如在纽约搭上一般司机的车,与最棒的司机比,最棒的司机也许能让你快30%的时间到达目的地。」
普通汽车和顶尖汽车的差异有也许只有20%,顶级CD播放机和一般CD播放机的差别也许也是20%。因此,二比一在人生中已经是极大差异。
「但是,就软件而言,平庸和顶尖的差异,可能达五十比一,甚至是一百比一,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少见,我很幸运的能把我的人生,花在这样的领域上。」
「因此我大部分的成功来自于,找到真正有天分的人才。不是B级、C级人才,而是真正的A级人才。」
当聚集足够的顶尖人才,千辛万苦才找到五个人,他们真的喜欢一起工作,以前从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们就不想再和次级人才共事,这变成一种自我约束的行为,他们只想聘请更多顶尖人才。
假如找到真的很棒的人才,他们知道自己真的很棒,不需要悉心呵护他们自尊心,真正重要的是工作表现,这大家都知道,最重要的是工作表现。
「我想,你能替他们做最重要的事,就是告诉他们哪里还不够好,而且要说得非常清楚,解释为什么,然后把他们拉回正轨。」
必须用不会让他们觉得质疑他们能力的方法说,但是也不能留给他们太多空间,解释为什么东西不够好。
「这很难,所以我一向用最直接的方法,如果你跟和我共事过的人访谈,那些真正杰出的人,会觉得这个方法对他们有益,有些人的确很痛恨这种方法。」
「我有时会骂某人的工作成果像大便,但一般只会指出他们离够好还差得很远。」
若问麦金塔团队成员,很多人会说他们不曾如此卖命过,有些会说那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不过所有人都会说,这肯定是他们人生中最强烈也最珍贵的经验。
真正的魔法
是用五千个点子磨出一个产品
乔布斯离开苹果后,他认为对苹果最具伤害力的一件事是史考利(苹果前CEO)犯了一个很严重的毛病:认为只要有很棒的想法,事情就有了九成。只要告诉其他人,这里有个好点子,他们就会回到办公室,让想法成真。
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好想法要变成好产品,需要大量的加工。
在不断改善原来那个很棒的想法的过程中,概念还会不断成长,改变。结果通常跟开始想的不一样:因为越深入细节,学得越多。
而在此刻,必须做出难以两全的取舍,才能达到目标:有些功能就是不适合电子产品做,有些功能就是不适合用塑胶、玻璃材料做,或是工厂就是做不到。
「设计一个产品,你脑海中可能要记住超过五千件事,把这些概念组合在一起,使劲让这些想法在一个全新的方式下一起运作,达到你要的效果。 每天你都会发现新东西。」
这同时代表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让最终的组合有一点点不一样,这才是真正的流程,也是真正的魔法所在。
做出好产品的关键因素
不在于很会管理流程
1984年,乔布斯从惠普聘请了许多设计图形界面电脑的人,「我记得和一些人大吵一架。他们认为最酷的用户界面,是在荧幕底部加上软体键盘,他们没有等比例间距字体的概念,也没有滑鼠的概念。」
这些人对乔布斯大吼大叫,说鼠标要花五年来设计,成本高达三百美元。最后乔布斯受够了,就去外面找到大卫·凯利(David Kelly)设计,结果九十天内就有了成本十五美元的滑鼠,而且功能可靠。
乔布斯发现苹果缺少这种人——能多面向掌握想法的人才。的确要有一个核心团队,但由惠普人马组成的团队显然不行。
「这和专业无关,这是因为人们失去了方向(指惠普团队无法多面向思考),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他们便想复制最初的成功。许多人认为当初成功的过程,一定有其奇妙之处,于是他们开始尝试把当年的成功经验变成制度。」
但不久人们便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制度本身变成了答案?而这就是IBM失败的原因:IBM拥有最好的制度管理人员,但他们忘了设计流程的目的是为了找最棒的答案。
苹果也有点这种状况,有很多人很会管理流程,却不知道如何找答案。「最好的人才能找到最棒的答案,但他们是最难管理的人,你不得不容忍他们。」
会找答案——这就是好产品的关键因素,不在管理流程而是答案本身。
「我们不羞于窃取伟大的想法,这种对产品的直觉,终究可以归结为品味。重点是让自己接触人类的精华,努力将之融入你在做的事情里。」
毕加索曾说过好的艺术家懂得复制,伟大的艺术家则擅长偷窃。
乔布斯认为,麦金塔成功的原因,在于其创造者是音乐家、诗人和艺术家、动物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们正好也是全球最棒的电脑科学家。
如果没投身电脑科学,他们在其他领域都会有杰出成就,而他们都为电脑带来了人文气息,这种人文的态度需要从其他领域引进想法,眼光狭隘是不可能做到的。
乔布斯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十岁左右,去美国太空总署艾姆斯研究中心看到的。当时的电脑没有图像显示,实际上是印表机,是有键盘的电传打字印表机——键入指令,等一会儿,机器会开始运作,然后告诉答案。
后来,乔布斯在《君子》杂志上读到。有个叫切奇队长的家伙,可以打免费电话。乔布斯又被这个给迷住了:怎么有人做得到这种事?
有一晚,在史丹佛线性加速器中心的技术资料库深处,某个角落的最后一个书架上,乔布斯发现AT
下一篇: 电影兵临城下(好电影推荐之兵临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