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官府菜(直隶官府菜 国家级非遗)

小科普 268

直隶官府菜是经发掘整理恢复的历史名菜系,主要形成于保定成为直隶省会以后。直隶总督署的官厨大多身怀绝技,不仅要掌握直隶总督原籍菜品口味,更要满足政治交往的需求。长此以往,这些直隶衙门菜、直隶公府菜逐渐形成不同于宫廷菜的直隶官府菜雏形。到清朝中后期,直隶官府菜肴日渐成熟,进入鼎盛时期。

直隶官府菜的整体特征:精致大气,不仅注重口味,而且注重质感,做工精细,讲究汪油抱汁、明油亮芡;菜肴在鲜嫩、爽滑、醇厚、干香基础上,兼具多味,南北适宜,在注重色、香、味、形的同时,又增加了料(原料考究)、器(器皿精美)、养(营养丰富)的特点。直隶官府菜有浓郁的酱香味,菜品呈现出暗红的金属色泽,入口滑润并且有浓郁的酱香。直隶官府菜提香的秘诀是套汤,所谓无鸡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黏,简明地概括了直隶官府菜套汤的三种主要食材和各自功用。直隶官府菜具有鲜、香、黏滑、爽口的特点,使用的汤有清汤和浓汤之分,其代表菜有多种。

鸡里蹦

1鸡里蹦

清代康熙皇帝对白洋淀情有独钟。一年春天,康熙来到白洋淀。龙舟停泊在郭里口行宫。康熙要用膳,早就待命的保定官府名厨大显身手,宰杀家养雏鸡加白洋淀新鲜虾仁,佐以保定槐茂甜面酱炒制了一道菜献上。康熙品尝此菜后,感觉既有鸡肉之鲜香,又有虾仁之脆嫩,更有一股酱香弥留唇齿。康熙问厨师:这是何菜?厨师情急之中,想这道菜鸡是主料,又想到他制作时看到的鲜虾蹦跃之形,随口答:回皇上,此菜肴名‘鸡里蹦’。康熙想鸡谐音吉祥,不仅吉祥,还往上蹦,岂不更吉祥!不禁夸奖道:好一个鸡里蹦!鸡里蹦菜,甜咸醇香,营养丰富;又因康熙盛赞为吉祥菜,便成了直隶官府菜的一道代表性菜肴。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直隶官府菜作为河北省惟一的餐饮代表入驻上海世博园中华美食街,鸡里蹦以快餐的形式推出。据悉,在世博会上有来自五大洲60多个国家的游客15万人次品尝了鸡里蹦。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特将吉里蹦纳为通往欧洲巴黎、柏林等及非洲航线的乘客用餐。

2半蒸半煮

清代康熙喜爱游览白洋淀,乾隆也多次游览白洋淀。这年春天,乾隆到白洋淀水上围猎,突然淀上狂风大起,乾隆乘的船时而跃上波峰,时而跌入低谷,忽地一股强风劲吹,船顿时倾侧,乾隆跌入水中。在不远处观看水围的青年渔民李登龙,纵身跳入水中快速朝乾隆入水处游去,将乾隆救上他的小船,背进家中换了身干净衣服。失魂落魄的乾隆感到身上有些凉,腹内空空。随行官员让李登龙给准备饭菜。李登龙的母亲精心做了顿渔家饭——玉米面饼子熬杂鱼。乾隆吃那金灿灿的一面有饹馇、一面甜嫩嫩的玉米面饼子,大开胃口;那叫不上名儿的小鱼,味道更鲜。乾隆兴致勃勃地问李登龙:朕从来没吃过这样有滋有味的饭菜,这叫什么?李登龙一时回答不上来,忽地想起这贴饼子熬小鱼的做法来,说:皇上,这是渔家常吃的饭,叫‘半蒸半煮’。

半蒸半煮

另外,还有一说法,说乾隆吃了半蒸半煮后问身边的官员吃的是什么,群臣都答不上话来。方观承见过渔家制作,灵机一动回答道:启禀皇上,这叫半蒸半煮。

因乾隆称赞半蒸半煮,直隶官府此后再接待宴请都上半蒸半煮。当然,直隶官府宴请时的半蒸半煮,从选料、用料、烹饪和器皿等都有一定的升华。半蒸半煮是从民间菜的基础上精细加工而形成。

炒代蟹

3炒代蟹

炒代蟹顾名思义,吃蟹不见蟹,非蟹却有蟹味。这道美食是清朝末年保定知名的大饭店——张家作坊的厨师为直隶总督曾国藩特地烹制的。曾国藩任直隶总督,直隶官员在张家作坊为他接风洗尘。张家作坊在保定城东门里路南,不仅店面大,且拥有身怀绝技的厨师,专门承办大型宴席。相传,曾国藩特别爱吃螃蟹。可曾国藩到保定时,正值寒冬,华北冬日无蟹。张家作坊的掌柜葛洛秀是直隶名厨,他绞尽脑汁,根据蟹肉的色泽、味道,以鸡蛋和鱼肉为主要原料,精工秘制,研制出一道吃蟹不见蟹的菜肴——炒代蟹。炒代蟹端上来了,曾国藩品尝一口,香气浓郁。嗯!好蟹肉。不是出蟹之季,何来如此好蟹?曾国藩问陪着的直隶地方官员。地方官员将此菜肴为炒代蟹如实禀报曾国藩。曾国藩大为赞赏说:嗯,吃蟹不见蟹,好!清末民初,曾供职于保定灶君庙街长春园饭庄的名厨任云章也擅做此菜,并在此基础上从色泽、口味逐步完善。

李鸿章烩菜

4李鸿章烩菜

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月,光绪皇帝授李鸿章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前往俄国祝贺沙皇加冕典礼,并去英、法、德、美等国递交国书,联络外交事宜。

李鸿章出使俄国和欧美各国时间颇长,尤其是出使美国多日,李鸿章想吃家乡的饮食,常去旅美华侨开的餐馆进肴馔。美国人问李鸿章吃的什么菜?中国菜又不好翻译,李鸿章便笼统地回答吃的杂烩。李鸿章回到直隶总督署后,曾给膳食总管董茂山谈及此事,董茂山心领神会。董茂山的师弟为保定名饮食店——长春园的掌柜王喜瑞,二人根据保定府擅长做烩菜的传统,精选上等海参、鱼翅、鹿筋、牛鞭等配以安肃(今徐水)贡白菜、豆腐、宽粉条等,加以槐茂甜面酱精心烩制。李鸿章品尝后,翘指称赞。因李鸿章对此菜情有独钟,后来直隶官厨便将此菜定名为李鸿章烩菜。

官府六味骨

5官府六味骨

1879年5月24日,李鸿章在天津迎接一位特殊的客人——刚刚卸任的美国总统格兰特将军。鉴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饮食习惯的不同,李鸿章嘱咐直隶官厨要仔细考量菜品的口味和样式。直隶官厨结合格兰特的情况,度身为其烹制了一道中西合璧的菜品——官府六味骨。这道菜品首先从原料上选择了西方人钟爱的牛肋骨,依照直隶官府传统的套汤慢炖慢煨的手法,考虑西方人不善筷箸的特性,改刀为易用刀叉取食的长方形块。出盘时,佐以黑胡椒汁、黄芥末酱、甜辣酱等适合西方人口味的蘸料。筵席之上,软嫩鲜香的牛肋骨肉,深得格兰特喜爱,并对厨师的细心大加赞赏。宴后,李鸿章重赏了烹调此菜的厨师。官府六味骨为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后,官府六味骨成为直隶官府菜的典藏肴馔。

锅包肘子

6锅包肘子

锅包肘子是清代高阳县名厨王老昆为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考生)烹制的。参加科考的考生所带的一些肘子连汤带水,极不方便。王老昆烹制的锅包肘子,外焦内嫩,香酥适口,营养丰富且携带方便。一问世就大受欢迎。后因此菜有美容养颜的功效传入宫廷。据说,锅包肘子深得慈禧太后喜欢,召王老昆进宫到御膳房专门烹制锅包肘子。

王老昆告老还乡后,在高阳县城开了家饭馆,专卖锅包肘子,这道宫廷菜又流传于保定民间。因锅包肘子深得慈禧赏识,直隶官厨便将锅包肘子列为直隶官府菜,大小宴请要上此菜肴。锅包肘子在保定一直广受欢迎。此菜曾被中国商业部授予中国名菜称号。在2001年第二届河北烹饪大赛,获得金牌,并被授予河北名菜称号。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世博园中华美食街上,有来自五大洲60多个国家的游人品尝了锅包肘子这美味菜肴。

(编辑:一白)

保定方志 微信公众号:bddfz0312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