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袁宏道(西湖游记•袁宏道)

小科普 113

□周勇

家住上城,终日与南宋偏安皇帝为邻,素未有丝毫优越感,譬如也锦衣玉食一回,譬如在古玩市场淘到件宝贝,发了一笔横财。然穷且益坚,整日舞文弄墨,以图不坠青云之志。

喜欢在饭后走走西湖,看湖光夜色下的温柔一湖,晚上竟然在长桥边,雷峰塔背景下,看到一对夜拍的新人。就想,好浪漫。白娘子许仙。其实,许仙哪里喜欢雷峰塔呢,他老婆在里面关得太久了。

西湖边是没有大妈跳广场舞的,西湖很静,静得能听见微风拂过水面,让人浮想联翩。

遂想起李叔同《西湖夜游记》载:壬子七月,余重来杭州,客师范学舍。残暑未歇,庭树肇秋,高楼当风,竟夕寂坐。越六日,偕姜、夏二先生游西湖。于时晚晖落红,暮山被紫,游众星散,流萤出林。湖岸风来,轻裾致爽。乃入湖上某亭,命治苕具。又有菱芰,陈粲盈几。短童侍坐,狂客披襟,申眉高谈,乐说旧事。庄谐杂作,继以长啸,林鸟惊飞,残灯不华。起视明湖,莹然一碧;远峰苍苍,若现若隐,颇涉遐想,因忆旧游。1912年的农历七月,李叔同与姜丹书、夏丏尊两位好友,一起夜游西湖。他们去了湖心亭,吃着菱角,几位好友开始品评古今人物、畅聊稗官野史,兴致浓时,还唱起歌来。歌声惊动了夜鸟,也勾起来往事。离上次来西湖已经过去九年,于是感概岁月倥偬,离别无期。回到家时秋声如雨,我劳何如?目瞑意倦,濡笔记之。今我游西湖,不独有挚友相伴,当然也有往事前尘纷纭。我曾和在安吉教书的学生一起在西湖边呆了一个晚上,那时候是来游西湖的。夜色如水,几个学生说我们就在这里陪着白娘子许仙了,后半夜有点凉,在公园长椅上大家时而坐着,冷了就和衣而卧,或者爬起来跑几圈。那时候甚至后悔没有去宾馆住一下。但是面对一轮皎月,我们竟然也兴游未尽,说着开心的话,聊着未来可期的话题。

时光一去20多年,至今还记得那个白天喧嚣夜晚冻僵的西湖秋夜。我那时的畅想就是和学生将来一起来西湖常住。找一份工作,毕竟,安吉是一个小县城,偏安于一隅,要想干大事,还得挪挪窝。就在2000年初,我完成了自己的希望,在杭州找到了自己的教师工作。而我的学生们,有的回了老家温州龙港,有的回了长兴。有的当了鱼行老板,有的开了民宿。岁月依旧变迁,我们再也找不到当年挨冷的冲动与兴味了,一瓶矿泉水和几片面包充饥的日子,成为记忆深处的笑话。那一年我的弟弟妹妹也来过杭,我们在六公园边拍过一张照片,如今翻出来令人感慨。亲情还在,只是面对这份时光深处的顾盼,我们不免为若干年各自的归宿和境遇而患得患失。我和妹妹在杭州发展,弟弟在老家湖南凤凰,我们都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离别的日子多了,遗憾不能和母亲常相聚,尤其是近几年,聚少离多。打电话就成了家常便饭。我常常是夜里一边踱步一边和母亲聊天,那时候听着家长里短,沐着湖岸秋风,就觉得心里面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温馨与淡定。几千里外,家人安康,工作稳定,亲戚们也都各自安好。生活虽然有点颠簸,比如封控了,又解封了,某个亲人结婚了,某个亲人去世了,犹如湖光塔影,美丽,斑斓,也有夜色下湖水的深墨。

走近湖边亭台,望过去有芳汀过雨之句。雅也是雅的,只可惜景点门亭紧闭。我选择看灯光秀。这些灯光下的植物,有的在雪松中俏丽,有的在墙影下斑驳,有的在湖边静默以待。许是时间久,凉意在胸,我选择返程了。

袁宏道《西湖游记》里说: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滋味。我很少在西湖边细心观察月色,也没有特别在意过。常想,这种妙不可言的感受,可能跟它的寄托对象有关。至于月下的邀约,以及湖心亭的看雪,也就是心上的城堡,梦里的虹霓了吧!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