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于完美(止于至善,臻于完美)

小科普 145

石不能言,最可人。

寿山石,在精雕细刻与摩挲把玩中,

呈现美,呈现价值。

可以说,1500多年的寿山石雕刻艺术史,

是由雕刻家与玩家们共同书写的。

寿山石手把件,又称手玩石。

顾名思义,系掌中欣赏把玩之物。

陈为福

工艺美术师

国家一级(高级)技师

陈为福,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师从福建工艺美术大师陈为新,从学习印钮雕刻而步入寿山石雕刻艺术领域。

在近30载的从艺生涯中,他在钮雕的研习与创作中渐悟门道,将钮雕的艺术语言转化、融入手把件创作。

陈为福的各类刻刀

并以巧工妙思赋予作品玲珑雅致、意趣生动的气质,令人爱不释手。

掌中雅玩,有灵且美。

三足金蟾 寿山芙蓉石 陈为福 作

陈为福有多重身份。

他是陈为新的堂弟,也是陈为新的得意弟子、得力助手。

而且,在众弟子中,陈为福资历最老。

自1995年拜师学艺以来,至今已是第27个年头。

陈为福翻阅资料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学艺,从游历开始。

历代雕刻艺术珍品,便是陈为福学艺的启蒙书,也为他往后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灵感源泉。

他曾跟随陈为新,西行西安、敦煌,北上京城、东北,徜徉流连于各地的博物馆。

师徒俩一路行走,一路震撼,深深沉浸在中国古典雕刻艺术之海里,接受美的熏陶。

陈为福在山东博物馆考察学习

我很幸运。陈为福如是说。

陈为新是雕刻家,也是资深藏家,个人也收藏了不少古今印钮精品和模版。

就在今年元旦开幕的艺海容物——陈为新从艺30年作品展上,除陈为新个人作品外,还展出了他收藏的南北朝至近代印钮43件。

而且,材质很多元,包含了琥珀、水晶、象牙、德化瓷等不同材质体系下的印钮。

陈为福创作中

无疑,这些不可多得的精品,是陈为福深入学习印钮雕刻技艺、深刻认识印钮艺术内涵最直观、最生动的教材。

陈为福说,在学艺过程中,亦兄亦师的陈为新,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耐心指导,循循善诱。

陈为福与陈为新交流创作心得

比如打坯时,他会手把手指导开坯整形,并传授手法及自己的创作心得。

他坦言,他受陈为新的影响很深,不仅仅是技艺,还有思维方式和创作方式,习艺亦学思。

陈为福学艺,亦领悟陈为新的与古为徒,汲古为新的思想,从中国印钮艺术丰厚传统中汲取养分。

瑞兽钮椭圆章 寿山汶洋石 陈为福 作

一次次地与古人神交,日复一日地刀耕不辍,他渐入印钮艺术之堂奥,破解领悟了古兽造型艺术密码,将钮雕的艺术语言巧妙地运用到手把件创作上。

这是尝试,也是转型。

虎虎生威(细坯) 寿山芙蓉石 陈为福 作

不可否认,印钮与手把件存在共性,即皆以古兽(动物)圆雕为主。

二者在创作方式上却有较大区别。

前者是方寸间的艺术,囿于寸许大的印台上施艺。

后者则不然,形式更自由,风格也更多变。

但,这并不意味着更简单。

瑞兽 寿山芙蓉石 陈为福 作

较之四方端正的印材,创作手把件时所面对的石材,形状、色彩千奇百怪,永远都是未知数。

问石与构思,是手把件创作的关键,也是难题。

螭虎 寿山芙蓉石 陈为福 作

问,是把石头视为有生命、有灵性的存在,向其探问,为它量体裁衣,体现的是谦卑和敬畏。

问,亦是问题。石材天赐,俏色、杂质、裂格、孔洞等问题,与生俱来。

陈为福常常拿着一块石材,反复端详,反复思量,并时不时地自言自语。

这是他与石头的交流与对话。

母子情深 寿山芙蓉石 陈为福 作

有问必有答。答,即构思,即立意。

恰如书画讲求意在笔先,手把件创作亦然。

落刀前,须先因势取材。选石,就很考验眼力和功力。

马上封侯 寿山芙蓉石 陈为福 作

陈为福说,适合雕把件的石材,须有一定的弧度,并充分考虑石质。

选到满意的石材后,还应苦心经营,谋篇布局,方可因材施艺,随石赋形。

古狮 寿山芙蓉石 陈为福 作

以凤凰为例。凤凰,四灵之一,具吉祥寓意,其最经典的形象莫过于展翅高飞。

然而,手把件毕竟是手上雅玩,讲究手感细腻圆润,不适合大开大阖的创作。

若一丝不苟地刻画张翅翎毛,加之禽鸟有喙,盈握起来,未免剌手,而易于断裂,有欠亲和。

陈为福刻有一对凤凰把件。

一为色较纯的黄芙蓉,一为俏色白芙蓉。

吉祥如意 寿山黄芙蓉石 陈为福 作

他将脖颈、头部进行了弯曲处理,整体形成柔美婉转又不失饱满的曲线,顾盼有情,婀娜多姿,造型生动传神,并有芙蓉石温润凝腻之石性的加持,手感舒适度更佳。

细节处理,亦是取舍有度。当繁则繁,当简则简。

吉祥如意 寿山巧色芙蓉石 陈为福 作

譬如,在翎毛的处理上,则虚实相生,形神兼备。

黄凤凰类于工笔,羽翼刻画细腻,鳞片分明,尾部则为飘逸灵动的卷云纹。

白凤凰类于写意,羽翼简约大方,仅脖颈细刻鳞片,简繁得当。

最妙处当属头部取巧,一点艳红化作一朵灵芝,让不完美成为画龙点睛之笔。黄凤凰则把灵芝衔在了嘴上,内涵隽永。

吉祥如意 寿山巧色芙蓉石 陈为福 作

题材上,除了禽鸟,他还创作了狮、瑞兽、生肖等系列,尤擅刻狮。

狮是钮雕的经典题材,不同时代,狮子造型与风格也各有千秋。

或蹲,或坐,或立,或走,不一而足。

古兽 寿山汶洋石 陈为福 作

唐狮,威武雄壮,气势非凡;宋元狮,趋于写实,意趣盎然;明清狮,构思精巧,刻画细腻。

博览群狮,陈为福从历代狮子造像中获得灵感启示,吸收百家之长,并加以灵活运用。

一只只栩栩如生的瑞狮祥兽,在他手中诞生。

较之实用与审美兼具的钮雕,手把件的娱乐性更强。

瑞兽 寿山芙蓉石 陈为福 作

陈为福刻的狮子把件,在保证头部与身体比例协调的同时,更注重面部表情的刻画。

有的似是回望,有的似是凝眸,有的似是微笑,皆传神灵动,无不令观者心生欢喜。

毛发、四肢、四爪,以及绣球、火焰、卷浪纹等装饰,比例得当,疏密有致,玲珑可爱。

狮子戏球 寿山芙蓉石 陈为福 作

古狮戏钱 寿山月尾紫石 陈为福 作

然而,在他眼里,这些作品不过是刚好及格,离优秀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把一件事做到60分,只能算勉强过关,并不能凸显出手艺人的价值。但,如果把事情做到了90分,甚至更高,那就大不一样了。艺术追求的终极目标,正是止于至善,臻于完美。

鳌龙 寿山芙蓉石 陈为福 作

手把件虽是万物,但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沃壤里开出的‘花朵’,温文尔雅,且底蕴深厚。只有深耕厚植在传统文化土壤里,才能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他像自我批评似地说,我的作品离精品,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创作题材、造型设计、表达形式的创新,是他一直想要寻求突破的方向。

母子情深 寿山芙蓉石 陈为福 作

下一步,他计划认真梳理《山海经》《搜神记》及古代笔记小说中记载的诸神兽,创作一组百兽全家福。

唯有专注,可抵岁月漫长。

唯有勤勉,方得始終。

遨游在雕刻艺术的辽阔海洋里,陈为福奋楫搏浪,踔厉奋发。

求索不息,突破不止。

版权声明

内容为拾象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在留言区留言转载,本平台将及时回复。未经沟通同意的转载一律视为抄袭,将被举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