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装疯卖傻,因为拿了一手烂牌,形势逼人,境况差强人意,几乎都是败局已定了。这时候,为扳回局面,扭转乾坤,灵机一动,装疯卖傻、 装聋作哑 、装腔作势,在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时候,表面上给人以碌碌无为、南北不辨的印象,实际上却隐藏自己的非凡才能,掩盖内心的远大抱负,以免引起敌人的警觉,迷惑对手、兵不厌诈、卧薪尝胆、蓄势待发,伺机反败为胜,出其不意、后发制人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装疯卖傻古已有之,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也是一种境界。准确的说装疯卖傻是睿智之人所为。那是因为装疯卖傻装好了、卖好了,可以夺回山头,获得得利益、占尽便宜,无需对彼时的所作所为担当、也能把责任推向对方。 用于政治谋略,就是韬晦之计。
事典引证
北宋末年,金兵大举攻宋,开封城被围,形势岌岌可危。
宋钦宗惊恐异常,决定和金人议和。
大臣李纲表示反对,说:
金人如同虎狼,他们的胃口是永不会得到满足的。陛下当整军奋战,决不屈服。
宰相张邦昌贪生怕死,力主议和,他和李纲争辩说:
现在言战,无异要让陛下以身试险。陛下万金之躯,我们做臣子的怎敢在此下赌呢?一旦形势缓和,再战也不迟啊。
宋钦宗认为张邦昌为他考虑,于是斥退了李纲,执意议和。
金兵元帅宗望见宋人软弱,便开出苛刻的条件,逼其就范。他除了索取大量的宋高宗金银珠宝之外,还要求钦宗派出至亲,作 为人质。
宋钦宗深知作人质的凶险,他召集群臣商议说:
金人要求我朝皇亲为质,你们看谁去最合适呢?
群臣知道此事微妙,为了不得罪皇亲贵戚,他们谁也不肯开口。
宋钦宗知道他们的心思,一叹说:
为质面临生死,可不这样国将不保,朕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宋钦宗把目光投向自己的弟弟康王赵构,哀声说:
在皇亲之中,你最聪明沉稳。此去责任重大,朕对你最是信任。朕相信以你的才智,足能应变。
为质的苦差落到赵构身上,赵构痛楚难当,却不敢推辞,只好硬着头皮说:
为了祖宗江山,臣粉身碎骨再所不惜,何况为质呢?
回到府中,赵构深感大祸临头,急得团团乱转。他把心腹召来,粗声说:
皇上命我为质,不是让我去送死吗?可这事又不好当面回绝,我该怎么办呢?
赵构的心腹也感束手无策,个个愁眉苦脸,不发一言。
赵构的一位宠妾见他吓得要死,于是哭着说:
王爷平日一向炫耀聪明,不想却因此被皇上选为人质,早知如此,王爷不如装疯卖傻了。
赵构正要责骂宠妾,听她此语,不禁心中一动,似有所悟。
宠妾见他神情发呆,催问道:
我只是随便说说,王爷真的生我的气了吗?
赵构一下抱住宠妾,颤声说:
我有救了,这都要谢谢你啊!
宠妾不明所以,赵构解释说:
我既无法推却,那就只能前去。你的话提醒了我,倘若我装疯卖傻,痴呆无能,这样的人质又有什么利用价值呢?金人一定会放我回还的。
赵构带着地图和议书、金银,与张邦昌一道前往金营。路上,张邦昌不断向赵构进言,赵构只是默默点头,并不回应。
金兵元帅宗望和他们见面,开口便傲慢地教训说:尔等无能无信,本不应该有讲和之事,不过为了避免战乱,索性就宽恕尔等吧!
宗望的话无礼之极,令他万想不到的是,赵构竟是没有一点反应。他只是痴痴地站在那里,呆头呆脑,目光散乱。
宗望说了许多话,赵构只是点头答应。宗望笑了,对左右的人说:难怪大宋屡败,他这个亲王也形同傻瓜,何况别人呢?
有人奇怪地说:
听说赵构聪明过人,并不是这个样子,他今天一反常态,元帅不可不防啊!
宗望哈哈一笑道:
百闻不如一见,那些传闻定是骗人的,这是他们自吹自擂啊。
宗望于是视赵构无用,要求另换人质。结果,肃王赵枢替代了赵构,赵构得以还朝。
真正了解社会和懂得人生的人不会以聪明自居,这也是识人的一个重要标准。把聪明挂在嘴边不是智者的行径,这样的人只是纸老虎,不值得人们用心对付他。而言必称愚笨的人则应引起人们的注意,他们不以愚笨为耻,其见识就在常人之上了。他们或是大智若愚,城府极深,或是甘为愚笨,不慕浮华,无论怎样,他们都是强有力的竟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