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火怎么读(三个火是什么字)

小科普 134

火攻篇

下面我们进入火攻篇的学习。

在战争中大规模运用火攻的例子不多,最著名的战例也就是周瑜在赤壁之战用火攻,曹操在官渡之战用火攻,陆逊火烧刘备军营这些为数不多的战例,而且都是在孙子所在的年代之后,那么孙子为什么如此重视火攻,而且专门用一章的篇幅来写火攻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火攻在冷兵器时代的作用,就类似于现代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作用。要领先于对手研究好,准备好,一旦用到了,就可以直接扭转战局。如果放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来做类比,互联网跟传统行业比起来,互联网也就类似于火攻。也许未来有一种方式比互联网更能促进经济发展,那么这种方式对互联网来说也是新的火攻。

掌握不了这个技术,就只能辛辛苦苦靠血肉之躯打仗,相对来说,效率就比较低,就算打赢了,自己也会受到很大的损失。另外之所以是火攻,而不是水攻,或者其他进攻手段。主要还是因为,火攻算是孙子那个年代能够想象到的最有杀伤力的进攻方式,火攻实施起来虽然也不容易,但是比起水攻或者其他的进攻手段,毕竟还是要相对容易准备一些,而且运用的场景要多一些。

我觉得这些就是孙子比较注重火攻的原因。对于我们来说,研究具体的火攻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了解这背后的逻辑很有意义,通过《火攻》篇也能给我们带来的一些思维上的启发。

原文: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火攻有五种方式:分别是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

火人就是烧对方的士兵。

张预曰:焚彼营舍,以杀其士。焚烧对方的军营,烧杀对方的士兵。

火积就是烧对方的粮草。

张预曰:焚其积聚,使刍(chu草料)粮不足。让对方粮草无以为继。

火辎就是烧对方道路上运送的物资。

张预曰:焚其辎重,使器用不足。

火库就是烧对方的仓库。

张预曰:焚其府库,使财货不充。

火队有多种解释:

其中一种解释是烧对方的队伍。

杜牧曰:焚其行伍,因乱而击之。

也有观点认为是烧对方的武器或者粮道。

这几种解释都存在与上面四种用火的方式重复的问题。

其中李零教授给出的解释比较合理,认为队应该读隧,火队应该是烧敌人攻城所挖掘的地道,我认为这种解释是比较合适的。

以上就是火攻的五个应用场景。

联系到现实中,任何一项有价值的技术,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不然就仅仅停留在实验室。我们以互联网技术所为类比,互联网技术实际上1969年就诞生了,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就是互联网不断尝试寻找应用场景的历史。

1969年10月,在美国实现了两台电脑之间的连接,发送的信息仅仅是两个字母lo。标志着互联网诞生。当时研究互联网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传输军事方面的信息。后来逐渐运用到民用领域,发电子邮件,即时聊天,浏览新闻,购物,直到现在的手机端的互联网,打车,点外卖,订票,这一路发展过来,都是互联网在寻找应用场景的过程。

这个过程其实也不是那么理所当然的顺利,腾讯qq曾经就差点生存不下去,由于当时找不到盈利模式,马化腾准备50万卖掉qq,但是没人愿意买,所以就继续坚持做下去,在qq聊天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开发,最后生存下来。当时还有一款功能跟qq差不多的软件叫uc,这个软件我还用过,现在找不到了,被市场淘汰了。所以能够存活下来的,都是在变化无常的环境当中,找到了更好的应用场景,最后活了下来。

原文: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

实施火攻必须要具备一定条件,火攻的器具必须在平时就准备好。火攻的难点就在于需要实施火攻必须要具备合适的条件,对于时间,空间,人员器具的配合都有很高的要求。说以,实施火攻的器具在平时就要准备好,等待时机。

原文: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发火要注重天时,起火要讲究日期。天时,就是要求干燥的气候;日期,要选在月亮处在箕、壁、翼、轸四个方位的日期。这四个日期,是容易起风的日期。

这一段讲的就是火攻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个就是天时,要在干燥的时节才能用火攻。第二个讲的就是风,只有起风的日子才方便使用火攻,风助火势。这两个条件没有办法人为创造,所以只能等。

原文: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凡是火攻,必须根据五种火攻方式灵活变通,用兵力来配合。从敌人的内部放火,必须要安排兵力在外部策应。火烧起来了敌军按兵不动,要等待观察不要进攻,加强火力,能够进攻就进攻,不能进攻就停止。如果可以从外部发火,则不需要等待内应,找到合适的时机就可以发火。要在上风发火,不要从下风发火。白天的风刮得久了,晚上就很容易停止。将帅必须知道灵活变通五种火攻方式,根据上面的这些用火的规律来等待时机。

这一段讲的就是在实施火攻的过程中,可以人为干预,人为策划的部分。

原文: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所以,用火辅助进攻的有明明白白的操作方法,用水辅助进攻的可以具备很强的攻势。水可以隔绝敌人,但是不能夺取敌人的战略要地和物资。

这段话孙子说出了注重于火攻,不太看重水攻的原因。

从便捷性上面来讲,火攻比水攻更加便捷,更加容易操作。从杀伤力上来讲,火攻也比水攻要强。

杜牧曰:水可以绝敌粮道,绝敌救援,绝敌奔逸,绝敌冲击,不可以夺险要蓄积也。水可以断绝敌人的粮道,断绝敌人救援,断绝敌人逃跑的路线,断绝敌人的冲击,但是夺取不了敌人的战略要地,也夺取不了敌人的物资。往往越是敌人的战略要地,地理位置越高,越是不容易实施水攻。而且水攻容易防范,不容易对敌人造成直接杀伤。抗战的时候,蒋介石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也没有抵挡住日本军队的进攻,反而是给老百姓造成深重的灾难。

历史上还有两个水攻的故事,一个是韩信用水攻淹龙且,现在上游把水堵起来,等龙且军队渡河的时候,突然放水,这个故事似乎过于离奇,要时间点掌握得多么精确,放水要多么突然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而且如果上游建了一道水坝,下游的河水必然有一定的浑浊,至少应该跟正常情况有明显区别,龙且需要有多么糊涂才会不管不顾直接就渡河。所以韩信的战例,也许有些夸大,包括之前所讲到的韩信背水列阵,似乎都有夸大的成分。另一个水攻的战例就是关羽在樊城水淹于禁七路大军,实际上在《三国志》里面记载的是秋,大雨霖,汉水溢,于禁所督七军皆没。也就是说这是属于天气反常,秋天下暴雨,把于禁的军队给淹没了。所以,总的来讲,水攻实施起来确实不太容易。

原文: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yun四声)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凡是打了胜仗,攻取了城池,如果不重新整顿队伍,安抚百姓来巩固胜利成果,这就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所以说:明智的君主要认真考虑,优秀的将领要认真学习。没有看到有利的形势不要行动,不能取胜不要去用兵,没有面临危机不要开启战争。国君不能因为因为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能因为愠怒而求战;对国家有利才开战,对国家没有利就停止。愤怒可以恢复到欢喜,愠怒可以恢复到喜悦;亡国了不能够恢复存在,人死了不能够恢复生命。所以明智的国君应该谨慎,优秀的将领应该警惕,这就是让国家安定和军队保全的道理。

这一段话有一句很关键。战胜攻取,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十一家注基本上都是把这个功字按照功劳来理解,修功,就是战胜之后进行的赏罚。如果不赏罚,就相当于把军队像水一样洒出去了,只能在外面消耗时间金钱和物资,不能收回来。所以要修功。

只有梅尧臣把功劳的功,理解成进攻的功。认为修功就是战胜之后还要积极准备水攻,火攻,如果不进行新的准备,就是坐守其利,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这两种说法都没有错,但是都有些局限了,战胜之后,更应该整顿队伍,安抚百姓,巩固胜利果实,这才是修功的本质意义。

历史上刘邦攻下咸阳之后,面对繁花景象,一时也有点控制不住,但是樊哙及时制止,这样不好,让刘邦还军灞上,这才是明智之举,刘邦听取了樊哙的建议,收敛了一下内心的躁动,约束自己的士兵,安抚百姓,废除秦朝的严刑峻法,建立了一个正面的政治形象,这才是一个开国皇帝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项羽进了咸阳之后就不一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完全不顾政治影响。所以我觉得类似于项羽这样的人,在他们的头脑里面,武力就是一个唯一的衡量标准,他们理解不了武力之外,还有更大的力量在发挥作用。

很多人认为项羽是个英雄,宋代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写项羽: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这样的评价明显是太拔高了。

接下来孙子讲了,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yun四声)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这段话是孙子给将帅带的一个紧箍咒,我们看孙子在这一段用词很有意思;用了三个非,三个不,四个不可。还有虑之、修之、慎之、警之。这段话给发动战争设置了限制条件,不要超过这个范围,不要把打仗当成是儿戏,或者是发泄将帅个人情绪的工具,不然就危险了。就算战胜对方,也要考虑到修功,安抚战争的创伤。之所以把这段话放在《火攻》篇的结尾,我觉得也是体现了孙子内心深处了一种慈悲吧,毕竟火攻在古代就相当于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火攻运用得越成功,也就同时意味着越多的将士会战死沙场,魂归西天,也意味着双方的仇恨在爆发式增加。所以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必须要有一定的好处才去打,不能带来什么好处的话,就不要轻举妄动,造成不必要的牺牲。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下期再见。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