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经常提到遇到大事,就要沐浴斋戒。其实这反过来说明,古人平时是不怎么洗澡的,洗一次很不容易,遇到大事才洗。
因为古人没有自来水,无论是皇帝还是老百姓,用水都要从井里打,存在一口大水缸里。
而且,古人也没有热水器,洗澡用的热水必须提前烧好,一桶桶地倒进浴盆里。要想痛痛快快洗一个澡,得好几个人伺候着。所以老百姓很少洗澡。杨贵妃在华清池能洗上温泉浴,那就是极度的奢华了。
今天洗澡方便了,所以洗澡、沐浴,逐渐混为一谈,都是一个意思,其实在古代可大有不同。
今天说洗澡的澡,是把全身都洗了;而古代说洗和澡,是两回事,洗专门指洗脚,澡专门指洗手。《礼记·内则》:足垢,燂汤请洗。就是烧热水,请人洗脚。《汉书·黥布传》说英布到刘邦那里,刘邦故意慢待他,汉王方踞床洗,而召布入见,就是汉王靠着床洗脚。
今天说沐浴的沐,但汉代人的沐,只是洗头发。所以有个成语叫栉风沐雨,风像梳子一样,梳着头发;雨像洗头水一样,迎着脑袋浇。《荀子·不苟》说:故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人之情也。浴完之后,要整理衣服;沐完之后,要弹弹帽子。所以只有这个浴字,才是指洗全身的。
还有一个盥字,是一个会意字,看形状,就是下面有皿接着,用水浇两只手,所以盥就是专指洗手。
徐国青铜盥盘
为什么分得这么细呢?大概是因为古人洗个全身澡不容易,汉代以前,有地位的人三日沐,五日浴,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全身澡,这就是生活很不错的人家了。
所以呢,平时就洗身体上不同的部位,就差不多啦。算卦的时候要洗手,走进国王的房间前要洗脚。只有遇到重大的纪念日,比如祭神,才会沐浴。这都是为了表示嫉妒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