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之南(我国藏南地区)

小科普 755

藏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山南和林芝,包括了山南市的错那、隆子,林芝市的墨脱、察隅的大部分及郎县、米林两县少许国土。

山南,西藏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区,北接西藏首府拉萨,西与日喀则毗邻,东与林芝相连,南与印度、不丹两国接壤,是西藏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南拥有600多公里长的边界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是中国的西南边陲。

山南是西藏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传说当中神猴同罗刹女结合而诞出藏民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大约在四、五万年以前,雅砻一带就有藏族先民繁衍生息。先民们在鸟兽群集、果木丛生的雅砻河谷过着以树叶为衣、野果为食的群居采集生活。经过漫长岁月,逐渐学会了制作弓箭、石器等工具,学会了饲养牦牛等动物和种植青稞等作物。今泽当附近萨热村的一块土地索当,是传说中西藏的第一块农田。

山南市下辖1个市辖区:乃东区,11个县:扎囊县、贡嘎县、桑日县、琼结县、曲松县、措美县、洛扎县、加查县、隆子县、错那县、浪卡子县

错那县,山南市下辖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端,喜马拉雅山脉东南。东接印占珞瑜地区,西邻不丹,南与印度接壤,是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全县面积34979平方千米(实控面积约10094平方千米)。错那县拥有拿日雍措、古沙棘林、勒布沟等风景名胜。

隆子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位于西藏南部,山南市中偏北,喜马拉雅山东段北麓。北与朗县、加查县接壤,南与门隅、东与珞瑜、西与措美县相连,西南与错那、偏北方与曲松县、西北与山南市乃东区、东北与米林县相邻。全县境域面积10566平方公里,实际控制面积8165平方公里。

林芝市,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古称工布,林芝是藏文尼池或娘池音译而来,藏语意为娘氏家庭的宝座或太阳的宝座。林芝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其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市相连,西连那曲地区嘉黎县、东接昌都市,南部与藏南地区(印度占据)、缅甸国接壤,被称为西藏的江南,有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世界第三峡谷帕隆藏布大峡谷。

林芝市辖原林芝地区的工布江达县、米林县、墨脱县、波密县、察隅县、朗县和新设立的巴宜区。

墨脱县,西藏自治区林芝市(2015.04获批设立)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1200米,最低海拔115米。面积31394.6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万亩,森林面积3200万亩。境内的居民主要为门巴族和珞巴族。雅鲁藏布大峡谷主体段都在该县境内。

墨脱县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与印度毗邻,意为隐秘的莲花,墨脱一词在藏文中是花的意思。属喜马拉雅山东侧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并分布有热带雨林。这里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环境最好的地方,也是西藏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与西藏其他地区相比,墨脱县境内四季如春,气候条件优良。境内仅高等植物就有3000多种,竹类植物约有10多种,野生兰科植物80多种。

进入墨脱县,在几小时内便可领略到从高山寒带到热带雨林那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清朝末年到这里安国定边的清兵首领刘赞廷对此深有感触,对墨脱说了这样的一段话:森林弥漫数千里,花木遍山,藤萝为桥,诚为世外之桃源……对此地高山峡谷的亚热带雨林作了精要的描述。

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林芝市东部的伯舒拉岭地带,属喜马拉雅山与横断山过渡的藏东南高山峡谷区。东临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和昌都市左贡县,南面与缅甸和印度接壤,西与墨脱县相邻,北与昌都市相接,面积31659平方公里(实控面积19200平方公里)。

察隅县是西藏自治区重要边境县之一,距市政府所在地巴宜区537公里,昌都邦达机场397公里,拉萨960公里,边界线总长588.64公里,占全市边境线的八分之一还多,其中中印边界401公里,中缅边界187.64公里。

朗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林芝市西南部,地域面积约4106平方公里,中印边境线长100公里。境内民族以藏族为主,此外还有汉族、门巴族、蒙古族等民族和僜人,其中藏族占99%。县城距拉萨420公里,距林芝市政府所在地巴宜区240公里。

境内的扎日莎巴山为佛教圣山,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和第九世班禅曲吉尼玛的故乡就在朗县。

米林县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林芝市西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念青唐古拉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东南部与墨脱县相连,西部与朗县相接,北部与林芝县、西北部与工布江达县毗邻,南部与隆子县相连。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和狩猎。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基本上使用藏文,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珞巴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以西的高山峡谷地带,直到20世纪中期,珞巴族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至今还在沿袭。珞巴族依靠祖辈相传的口头传说,延续着自己的文化传统。

门巴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门隅和上珞渝的墨脱及与之毗连的东北边缘。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门巴语,但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藏文。

门巴族有丰富的民间文学,民歌曲调优美、流传久远,其中以萨玛酒歌和加鲁情歌最为奔放动人。

僜人俗称僜巴,分布于中印交界地区,即喜马拉雅山脉以东、横断山脉西部的西藏察隅等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的林区。加上藏南印控区的僜人,总计有5万多人,居住在察隅的僜人共有1300多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实行一夫多妻制,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杜来河流域和察隅河流域。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