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衣服(练习太极穿什么衣服很重要)

小科普 156

素描用黑白线条勾画物体,太极拳用身体演绎阴阳;素描是线条艺术,太极是吐纳艺术;素描是用线条反映色彩,太极是用气息表达劲力;画素描分勾轮廓、找明暗交界线、画阴影三个步骤,太极拳要经过行拳、走架、练功三个阶段。素描与太极拳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行拳打套路好似素描画轮廓。素描打轮廓是基础,外形要到位,轮廓要选择几个关键点定位,行拳打套路要关注头、手、足关键部位。

第一,手足要到位。行拳走架过程中,要建立上下、左右、前后三维空间坐标,用肢体写好水平、垂直两个米字。水平米字是指以练拳人实腿为中心,在地面上向西周形成的米字。垂直米字是练拳人左右上肢、左右下肢与脊柱构成的米字。垂直米字是只有手足落点在水平米字上,四肢和脊柱在垂直米字上运动,手足的落点才算到位。水平米字是步法在方向上践行四正四隅运动,垂直米字是身体在方位上践行的四正四隅运动。

第二,线路要准确。太极拳运动本质是身体自转和身体围绕地球的公转,自转属于圆运动很好理解,身体前进后退运动看似是直线运动,其本质是人体围绕地球的圆运动。太极拳运动主要有三个线路:一是身体围绕地球前进后退的直线运动(围绕地球表面大圆周运动),二是手足四肢围绕脊柱所做的圆周运动,三是四肢各节折叠收放运动,任何太极拳运动都可以分解成这三个运动,头、手、足线路是这三个运动综合结果。

第三,手足要相合。只有手足合住了,太极拳外形则不至于散乱。行拳走架过程中手足有三种相合方式,一是同侧外三合,即同侧手与足合、同侧肘与膝合、同侧肩与胯合。二是异侧外三合,即异侧手与足合、异侧肘与膝合、异侧肩与胯合。三是同部位相合,即左脚与右脚合、左膝与右膝合、左胯与右胯合,左手与右手合,左肘与右肘合,左肩与右肩合。太极拳每种招式如何相合要具体分析,但都不外乎以上三种相合方式。

二、走架好似素描画明暗交界线。素描明暗交界线实质是光在物体上的转折点,素描轮廓是物体在二维空间里面水平面的外沿,明暗交界线是物体在三维空间里面纵向立体外沿。架子是指支持人体的骨架,走架是移动的骨架。太极拳肢体运动是表象,骨架运动才是太极拳运动的本质,太极拳运动是肌肉不用力的放松运动,所以太极拳骨架支撑和走架是太极拳运动的精髓。行拳走架要求全身骨架要实现接骨斗榫的榫卯结构,规矩、顺遂、稳固、灵活。总结各门各派太极拳行拳走架招式,我归纳了六种架子。

一是晾衣架,也称站立架。人体站立的时候骨架就象是家庭晾衣架,肌肉象衣服一样挂在骨架上,王芗斋先生描述为玉树挂宝衣,形容人体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全身的骨骼就像一棵树,而皮肉放松得就像挂在这颗树上的衣服。晾衣架核心是骨架由地底向上的支撑力和肌肉向下的重力,呈现的是身体里面的骨骼从下向上顶撑和身体外面的肌肉从上到下沉落。半蹲的时候,人体的上盘和中盘也呈现晾衣架状态。

二是轮椅架,也称半蹲架。太极拳要求要象坐着一样行拳走架,所以半蹲架非常重要。轮椅机理是让行动不便的人坐着,并作用于坐轮椅人腰背实现移动。同理,半蹲架有两大特点,一是骨盆要端平。人类骨盆随着年龄增大而前倾,坐着打拳本质就是端平骨盆,矫正骨盆前倾毛病。二是后背要支撑。半蹲最容易跪膝,只要让后背用力支撑,才能将重心从人体前面移到人体后面,克服跪膝毛病。半蹲姿势马步最容易做,弓步、虚步、扑步、歇步都要有半蹲意念。

三是弓箭架,也称伸展架。弓箭由有弹性的弓臂和有韧性的弓弦构成弓,弓箭架借弓的原理而冠名。太极拳身法要求做到一身备五弓,即一把身弓、两把左右臂弓、两把左右腿弓。身弓,以腰为弓把,大椎和尾闾骨为弓梢;臂弓,以肘为弓把,锁骨与手腕为弓梢;腿弓,以膝为弓把,胯骨与足跟为弓梢。五弓以身弓为主,臂弓、腿弓为辅,蓄劲时,含胸、收胯、屈膝、屈臂;发劲时,足跟蹬劲、伸膝、送髋、立腰、展臂,形于手指。动则俱动,动如江河,静则俱静,静如山岳。蓄中有发,发中有蓄,能蓄能发,滔滔不断。

四是杠杆架,也称迈步架。是太极拳行拳走架过程中特有的举手投足功架。其原理为,双腿站立的时候,大腿为支撑,大转子和髋臼为支撑点,骶骨为动力臂,脊柱为阻力臂,此时人体表现为腰以上领、腰以下沉;单腿迈步的时候,实腿为支撑,实腿一侧大转子和髋臼为支撑点,骶骨为动力臂,虚腿和脊柱为阻力臂,此时表现为实腿下沉,虚腿开步、脊柱上领。人体上肢本就是前足,举手运动也就类似投足运动,支撑点为肩,动力臂是肩胛骨,阻力臂是手臂,实质也是杠杆运动。总而言之,太极拳运动最显著特点是人体相邻三块骨骼运动都是杠杆运动,找到并运用的杠杆越多,功夫就越深。

五是撑船架,六是揽绳架,将这两个功架放在一起讲,既是因为它们皆喻艄公摆渡名词,又是因为讲一个动作的开合,故放在一起讲。撑船架也称发放架、伸筋拔骨架,揽绳架也称蓄力架,两个架子合称开合架。之所以两功架借用艄公摆渡撑船名称,是因为两个功架与艄公摆渡的机理相同。一般练拳人一开始对武禹襄的《十三势行功解略》拳诀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通于脊背,形于手指不是很了解,如果去践行一下艄公驾船摆渡,就会有切身感悟。我在练太极开合期间,结合自己小时候撑船摆渡经历作了一首诗,太极修身一开合,意是形体摆渡翁。开似离港撑竹竿,手撑脚蹬脊背连。合是到岸牵缆绳,手脚相吸气归田。江舟渡人艄公意,太极开合奥妙玄。对这两个功架有切身体会。如果受条件限制不能践行艄公摆渡,可以去公交、地铁上感悟,就是在行走的公交地铁上,徒手站立保持稳定,也可以体悟到撑船、揽绳架。

三、练功好似素描画阴影。阴影是素描线条、光影、几何形体等技术和知识的综合体现,练功是太极拳提升必要阶段,正所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功本质是汗水和时间总和,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结合易学,中医学,导引、吐纳术形成的中国传统拳术,是哲学、科学、文化、艺术在人类身体上的实践。所以太极功法是哲学、科学、文化、艺术在太极拳术中的结晶。太极拳功法虽然包罗万象,但可以归纳为武功(身功)、气功(息功)、丹功(心法)三大类。太极拳功法特点是源于生活,聚焦一点,简单易学,积久成功。

一是武功(身功)。这里指的是武术基本功,是初学者的入门功夫,也是武术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可使身体各部位都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为学习拳术套路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各门各派基本功练习方法不尽相同,但都不外乎肩功、腰功、腿功、手形、手法、步形、步法、跳跃、平衡、跌扑滚翻和组合动作,主要目的是伸筋拔骨,打开人体胯膝踝、颈胸腰、肩肘腕九大关节,伸长短纤维肌腱。武术基本功着重开骨拉松关节,曰拔骨,太极拳基本功着重伸展关节周围短纤维肌腱,曰伸筋。打拳不溜腿,始终是冒失鬼,溜腿(压、踢、搬、控、耗腿)是所有拳术入门基本功的不二法门,是最基本的武术基本功。开胯、开肩、开肋、开脊是内家拳最基本要求,太极拳开胯功法繁多,其中,打井水、荡秋千、挠背痒,摇山晃海、蹲墙功等是非常实用的开胯功法。

二是气功。也称息功、吐纳术。武术是外练筋骨皮,内练练一口气,太极拳不仅作为传统武术练气非常重要,而且太极拳最早本是道人的吐纳术。气功是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身,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气功分硬气功和软气功,硬气功可以开砖碎石,软气功健身养身。太极拳主要练息功,包括胸呼吸、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等腔体呼吸和踵息、胎息等穴、窍呼吸,周天循环、开窍走穴就是穴窍呼吸方式。《内功经》既是前人练内功总结,也是练气秘籍,既指出了气路、经络、穴窍知识,又介绍了练气方法,我受益于此经,建议大家关注我的头条主页,里面有原文也有解读,便于大家反复阅读,熟悉于心,细心揣摩。

三是丹道。也称心法。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意就是心法,是冥想,是导引。丹道是人们在自我意识的觉悟下,对自我生命把持的一种修持方式。即是人的潜意识最深层处理性与感性的觉悟,对人命运的根本改变,由之长生久视是最终极的追求与向往。是宋代至现代主流的修行方式,主张内炼成丹(内丹),外用成法(雷法)。丹道前身是气功,是气功的分支,原始的气功一部分称为舞,是导引术的前身。我几次阅读《张三丰文集》,一到关于丹道内容就难以继续下去,自从读完李谨伯先生的《呼吸之间》之后,慢慢对丹道开始感兴趣,现在正在系统学习有关丹道知识,以后会有专门体悟文章,在此算是开一个头,欢迎丹道方家们赐教。

就象人人天生都会写写画画,但只有经过学习和训练的人才能画素描,同样,人天生就会运动,但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才会武术,太极拳作为传统武术,是哲学、科学、文化、艺术、中医在人体上的应用,学好太极拳,不仅需要接受系统的专门训练,还需要提升综合个人文科学素养,靠在公园剽学几个外形动作是远远习练不好太极拳。学好太极拳不仅需要投入,还需要大投入,要投入时间、金钱和精力。

作者与张师瀚道长和拳友在武汉长春观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