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说到禅让制,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尧舜禹,是我们的古代先贤帝君在自己将退位之前由大家推选出自己的子民中一位贤德之人来继承帝位,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吗?
中学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中,讲解有关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禅让是指统治者生前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禅让可分内禅与外禅,内禅为帝王将帝位让给同姓人,外禅谓天子禅位于外姓,如尧让位于舜。
让我们看看史记《五帝本纪》中五帝的记载:
颛顼: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翻译:颛顼帝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
帝喾: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翻译: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
尧: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ju,一声)訾(zi,一声)氏女,生挚 。帝喾崩,而挚代立立。帝挚立,不善,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翻译百话:帝喾娶了陈锋氏的女儿,生了儿子放勋。他又娶了娵訾氏的女儿,生儿子叫挚。帝喾去世后,挚代立为天子。挚在位的时候,政府衰微,死后,他的弟弟放勋立为天子,就是尧帝。
也就是说尧帝是黄帝的第四代孙,下面就开始禅让了。
舜: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 ,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
翻译:虞舜,名叫重华。重华的父亲是瞽叟,瞽叟的父亲是桥牛,桥牛的父亲是句望,句望的父亲是敬康,敬康的父亲是穷蝉,穷蝉的父亲是帝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从昌意到舜共有七代。
禹: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翻译:禹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就是帝颛顼,帝颛顼的父亲叫昌意,昌意的父亲叫黄帝。夏禹,是黄帝的玄孙,帝颛顼的孙子。
读到这里不知道您明白没有,所谓的禅让制,也只是在黄帝这一支儿上禅让而已:黄帝后是他孙子颛顼,然后是他曾孙帝喾,然后是玄孙尧,再然后是八世孙舜,最后是玄孙于,至始至终没离开人家这一家。
中国从古到今,讲究一个正统,讲究根红苗正,我们的古代先贤帝王并没有我们历史书中讲的那么伟大在部落中找一位贤德之人传给他帝位,而是在自己的家族中选择贤德之人禅让。并且外禅的第一次就是尧禅让给舜,因为当时的舜已经是外姓了。也正因为这样的先例,后世在改朝换代时新君主登基前都会让前君主写一篇禅让诏书,以向天下昭告自己江山的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