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的音频/视频格式请试试刷新重播播放00:00/00:00直播00:00进入全屏0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赏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开篇大气,为全文奠定不陋基调,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
(2)文章开头几句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德,以名灵衬馨,暗示陋室不陋。德馨两字点明文章主旨。
(3)以不高不深衬托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衬托馨,暗示陋室因为主人德馨而生辉。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以类比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好(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重点字词解释】:苔痕:苔藓留下的痕迹。帘:草帘、竹帘。上:长到、爬到。鸿儒:大儒、博学的人,即大学问家,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赏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拟人、对偶,以动写静,使景物人格化,描写自然环境的宁静、清幽,不俗。流露出对景色的喜爱之情,暗示陋室不陋。
(2)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主人交往之雅致,不俗。暗示陋室不陋。当然也从侧面交代了作者看不起劳动人民,表现了作者的阶级局限性。
【译文】:苔藓长到阶石上,痕迹碧绿;草色映入竹帘里,满目青葱。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学问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平民。
【原文】: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重点字词解释】: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弹奏。素琴:不加装饰的古琴。金经:指佛经,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金刚经》。丝竹:指琴、瑟、箫、笛管等乐器的总称,指嘈杂的音乐。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之(乱耳):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起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作用。乱耳:扰乱双耳。乱:使……乱,使……扰乱。案牍(dú):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赏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不俗,暗示陋室不陋,表现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紧扣惟吾德馨,既为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目。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原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重点字词解释】: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赏析】
(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诸葛庐、子云亭与陋室作类比,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
(2)何陋之有?引用、反问,说明陋室不陋,画龙点睛,总结全文,表示对最高道德规范着意追求的坚定信念。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引为证据,作全文的总结,暗含着以君子自居,进一步突出作者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何陋之有回应上文惟吾德馨。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屋,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小结】:本文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写法上,本文语言优美,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浑然一体,类比、对偶、引用,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节奏明快,充满音乐美,艺术魅力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