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品藻》中记载:东晋时期,桓温与殷浩年少齐名,皆为一时俊杰,桓温常有好胜之心,事事都要与殷浩一较高下。后来,殷浩北伐失败,被贬为庶人,桓温甚为得意地问殷浩:卿何如我?殷浩答: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意思是我与我自己相处久了,宁愿做我自己就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宁作我是一种风动云动星不动,水涨船高岸不移的定力。宁作我三个字,读起来不过一秒,却很难做到。现实中,不少人满是卿不如我的傲气,也有人发出我不如卿的叹气,还有人不想、不愿做自己,整天羡慕他人、埋怨自己。历史和实践证明,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敢于坚持自己,勇于挑战自己,思想就可能被外物奴役,行为就可能被外力裹挟,最终认不清自己甚至迷失自己。
由此联想到之前 湖北鄂州市委书记在直播中痛斥小干部模样:为什么当了干部没几天,我们就染上了一些不好的习气?说话腆个肚子、背着手、哼啊哈的,群众看着就烦。说明随着时向久远,岗位变动,干部的角色定位和心态都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近年来被查处贪污腐败的典型案例看,那些落马官员也不是一开始就堕落腐化的,也是从一条烟、一瓶酒、一个红包开始破防,慢慢地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正如陈云同志所指的:起初是干革命来的,后来官越做越大,味道也越来越大,有人就只想做官,不想革命了,把革命忘光了。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画家丰子恺曾说:凡做人,当初,其本心未始不想做一个十分像‘人’的人,但到后来,为环境、习惯、物欲、妄念等所阻碍,往往不能做得十分像人。作家中岛敦也在《山月记》中写: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可见,人生长路漫漫,信念的不坚定、信息的不对称、目标的不明确,都会成为宁作我的阻碍,都会影响宁作我的执着和坚守。
辛弃疾在《鹧鸪天·博山寺作》中写:宁作我,岂其卿。其实,广大干部每天也在与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周旋,但归根结底还是自己跟自己的周旋。只有时刻保持宁作我的清醒和自信,才不怕走夜路、不吃别人嚼过的馍、不成为别人的复制品。宁作我就要耐得住寂寞。无论处于事业巅峰还是人生低谷,都要不忘来路、不负当下、不畏将来,时刻牢记为了谁、我是谁、依靠谁。宁作我就要守得住清贫。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在每一次抵住诱惑和坚守中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同时,以平常心看待个人得失、进退留转,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群众急难愁盼的小事,始终追求高尚纯粹的思想境界,宁作我终有一天能成我。
(来源: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