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411014沥青混合料组成与材料
结构组成与分类材料组成沥青混合料主要由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组成,有的还加入聚合物和木质素纤维拌合而成。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主要由矿物颗粒之间的内摩阻力和嵌挤力,以及沥青胶结料及其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所构成。基本分类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特粗式(≥37.5mm)、粗粒式(26.5mm或31.5mm)、中粒式(16mm或19mm)细粒式(9.5mm或13.2mm)、砂粒式(≤4.75mm)按生产工艺: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等。结构类型
可分为按嵌挤原则构成和按密实级配原则构成得两大结构类型。
嵌挤原则---强度是以矿物质颗粒之间得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主、沥青结合料得粘结作用为辅构成;受自然因素(温度)的影响较小。密实级配原则---强度以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为主,矿物质颗粒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辅构成;受温度影响较大。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其结构组成通常有以下三种形式:
悬浮-密实结构
材料组成:沥青较多,骨料较少
特点:较大的黏聚力,内摩擦角较小,高温稳定性较差
典型代表:AC型沥青混合料
骨架-空隙结构
材料组成:沥青较少,骨料较多
特点:内摩擦角较高,黏聚力较低
典型代表:沥青碎石混合料(AM)和OGFC排水沥青混合料
骨架-密实结构
特点:内摩擦角较高,黏聚力也较高(综合以上两种优点)
典型代表:沥青玛蹄(王字旁)脂混合料(SMA)
主要材料与性能沥青
A级沥青---城镇道路面层宜优先采用
B级沥青---可作为次干路及以下道路面层使用
煤沥青---不宜使用
来源:图文详解一本通
来源:图文详解一本通
粗集料(粒径>2.36mm)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技术要求符合有关规定;每种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即级配)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粗集料应具有较大的表观相对密度,较小的压碎值、洛杉矶磨耗损失、吸水率、针片状颗粒含量以及水洗法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和软石含量,如城市快速路、主干路表面层粗集料压碎值不大于26%、吸水率不大于2.0%等。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表面层(或磨耗层)的粗集料的磨光值PSV应不小于36-42(雨量气候分区中干旱区-潮湿区),以满足沥青路面耐磨的要求。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有较大值,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集料对沥青的粘附性应≥4级,次干路及以下道路应≥3级。细集料(粒径小于2.36mm)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质量技术要求符合有关规定;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用量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OGFC不宜使用天然砂。矿粉(粒径小于0.075mm)应采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磨成,且应洁净、干燥,不含泥土成分,外观无团粒结块;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面层不宜采用粉煤灰作填料。纤维稳定剂不宜使用石棉纤维;纤维稳定剂应在250℃高温下不变质。热拌沥青混合料主要类型及区别
来源:精华考点一本通
1K411015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应用
再生目的与意义再生机理
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关键在于沥青的再生,沥青的再生是沥青老化的逆过程。
再生剂技术要求与选择再生剂作用
再生剂主要采用低粘度石油系的矿物油,如精制润滑油时的抽出油、润滑油、机油和重油等,为节省成本,工程上可用上述各种油料的废料。
技术要求具有软化与渗透能力,即具备适当的粘度;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质,复合流动度接近1;具有溶解分散沥青质的能力,即应富含芳香酚;再生效果系数K表征恢复原沥青性能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必须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候性。再生材料生产与应用再生混合料配合比再生剂选择与用量的确定应考虑旧沥青的粘度、再生沥青的粘度、再生剂的粘度等因素;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旧料含量:如直接用于路面面层,交通量大则旧料含量取低值占30-40%;交通量不大时用高值(50-80%)。生产工艺采用间歇式拌合机---旧料含量一般不超过30%;采用滚筒式拌合机---旧料含量可达40-80%;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采用马歇尔试验,个别指标根据试验结果和经验确定。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指标: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等;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检验项目有: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等。
1K411016不同形式挡土墙的结构特点
来源:图文详解一本通
来源:图文详解一本通
来源:图文详解一本通
来源:图文详解一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