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检测台积电和三星芯片

小科普 137

12月24日,台积电发布通知:29日在台南科学园区的芯片工厂,举行3nm量产典礼。台积电赶在2023年前量产3nm芯片。

这是继三星电子后,又一家量产3nm芯片的公司。但实际上,台积电的3nm更靠谱。

那么问题来了,台积电3nm芯片究竟多厉害?内地芯片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多久才能追上台积电?

台积电3nm芯片

芯片领域,制程之争是非常激烈的,拿到了先进的制程,就好比拿下了关键赛点。为此花费的成本也是巨大的。

芯片厂建设初期,80%的成本来自设备,一台EUV光刻机就高达1.5亿美元。加上材料、化学品、工具维护、能源投入,总成本高的吓人。

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建造的芯片厂初始预算为120亿美元,现在追加到了400亿美元,当然产能也提升至每月 50,000 片晶圆。

总的来说,芯片制程越小,成本就越高。台积电3nm工艺要比5nm工艺成本高38%到 55%。定价方面,3nm也比5nm 高约40%。

台积电3nm工艺分为多个技术节点,N3、N3E、N3P和N3X。

其中,N3为标准版,就像iPhone的标准版一样。性能升级并不明显。

台积电最初表示,N3在同等功率下性能提升约12%,同等性能下功耗降低27%。静态存储芯片密度提升20%,处理器密度提升10%。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存储芯片密度提升只有5%。苹果也是考虑到这个因素,再加上成本因素,苹果果断拒绝了台积电的N3工艺。

N3E是增强版,预计量产时间为2023年底或2024年初。

N3E在N3的基础上,性能提升、功耗降低、应用范围也更大。比N5E同性能下功耗下降34%,同功耗下性能提升18%。

晶体管密度也进一步提升,模拟电路提升20%,静态存储提升30%,逻辑电路提升50%。

同时,台积电还称:N3E可以达到比N4X更高的频率。

此外, N3E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定制栅极和鳍片数量,制造出的芯片性能、功耗、面积也就不一样。

例如:

2个栅极1个鳍片,性能提升11%、功耗降低30%、面积缩小36%;

2个栅极2个鳍片,性能提升23%、功耗降低22%、面积缩小28%;

3个栅极2个鳍片,性能提升33%,功耗降低12%,面积缩小15%。

N3P可以参考N4P

2021 年底,台积电宣布 N4P ,这是 N4 的工艺优化。通过进一步改进 FEOL 和 MOL,台积电 的性能比 N4 又提高了 6%,功耗比 N5 降低了 22%。

N3P 将是 N3E 的后续节点。它与 N4P 非常相似,通过优化提供较小的性能和功率增益,同时保持 IP 兼容性。

性能提升方面预计和N4P接近。

N3X是3nm的最终版本

N3X 与 N4X 类似,并针对非常高的性能进行了优化。到目前为止,功率、性能目标和时间表尚未公布。

可以确定的是,N3X是超高性能版 ,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不在乎功耗和成本。

总之,台积电作为先进工艺的代表,在3nm工艺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足见对3nm工艺的重视。

竞争对手三星的3nm技术如何呢?又会与台积电展开什么样的竞争呢?

台积电与三星的3nm之争

台积电是全球领先的芯片制造商,也是全球首家专业代工芯片的企业,它开创了芯片领域的全新模式。

根据相关数据,台积电掌握了全球53.6的芯片制造份额,位居全球第一,三星电子以16.3%位居第二。

为了追赶、超越台积电,三星电子定下了宏伟的目标:在2030年的时候,赶超台积电。

为此,三星电子强行上3nm工艺,并在今年6月宣布量产3nm芯片,成为全球首家量产3nm芯片的半导体晶圆代工厂。

三星电子3nm工艺采用了GAA(全环绕栅极)制程工艺,芯片性能比5nm提升23%,功耗下降45%,面积减少16%。第二代3nm性能提升30%,功耗降低50%,面积减少35%。

但实际上,直到现在三星的3nm工艺也没有客户,大客户高通更是将8 Gen 2的产能转移到台积电旗下了。

而台积电依然选择了Fin-FET架构(鳍式场效电晶体)制造工艺。

台积电表示:第一代3nm工艺较5nm性能提升15-20%,功耗降低30-35%,晶体管密度提高1.3倍。同时做了技术创新,使功耗和速度更加平衡。

同时表示:三星的3nm比台积电的4nm还有些差距。

其实,三星和台积电的选择都没有错。

三星是千年老二,要想逆袭台积电,自然不能走寻常路。而GAA就是它逆袭的法宝。

GAA中文全称为全环栅晶体管,是能够延续摩尔定律的新兴技术路线,可进一步增强栅极控制能力,克服当前技术的物理缩放比例和性能限制。

GAA晶体管静电特性更优秀,可满足更多栅极宽度的需求。在同等尺寸下,GAA沟道控制能力增强,在尺寸上可以做的更窄。

传统FinFET的沟道仅三面被栅极包围,而GAA纳米线采用沟道设计,可以被栅极完全包裹,意味着栅极对沟道的控制性能更好。

总的来说:GAA比FinFET的栅极控制能力更好,具有更高的有效沟道宽度,能够提供更高的性能,也能降低15%到20%的功耗。

台积电选择FinFET晶体管,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成本更具优势;二是、风险更小。

成本是不得不提的话题,无论是多么强大的技术,最终都要转化为成果,也就是要大范围普遍性的使用,芯片技术更是如此。

新工艺就意味着要从设计、工具、验证、测试等多个环节进行改变,所产生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是巨大的,这些成本最终会传递到客户、消费者手中。

5nm的晶圆开发费用高达4.76亿美元,3nm只会更高。最终产品的价格也会更高,如果消费者不买账,就会是亏本的买卖。

新工艺意味着高性能、低功耗,但同时也要承担高风险。

如果3nm工艺翻车的话,那么台积电恐怕要被老对手三星超越了。

如今台积电掌控着53%的芯片制造市场,而三星只有16%的份额,可以说台积电处于绝对优势。

未来,只要工艺不翻车,就可以掌控局面。

因此,台积电更愿意选择经验丰富的FinFET工艺。

3nm工艺上,台积电与三星展开白热化竞争,而内地中芯国际还在14nm工艺上苦苦挣扎。

中芯国际落后3代

2000年8月,中芯国际在上海拔地而起,到了2002年,中芯国际就在日本设立了子公司。2004年,中芯国际在美国上市,2020年7月16日,中芯国际登科创板,正式宣布回归。

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名叫张汝京,是一位极具爱国之心的科技人才。

张汝京,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工程学硕士、南方卫理公会大学电子工程博士,毕业后进入德州仪器工作。

在德州仪器他认识了杰克·基尔比,杰克·基尔比是集成电路的发明者之一,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因为能力、学识超强,张汝京在德州仪器获得了重用——建造芯片厂。

从美国到意大利、再到日本、新加坡、台湾,张汝京带着团队一口气建造了10座工厂,张汝京成了建厂高手,德州仪器也成了最强大的芯片公司。

有了这些经验,张汝京在台湾创建了世大半导体,最终被台积电以50亿美元收购。

张汝京辗转来到上海,创建了中芯国际,中芯国际有人才、有技术同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发展速度惊人。

但很快与台积电发生了技术、专利方面的纠纷,台积电将中芯国际告上法庭。

最终,中芯国际赔偿台积电1.75亿美元的专利费,创始人张汝京被迫离职。

张汝京离职的原因是要把中芯国际完整的保存下来,今天我们看到的中芯国际大股东有:香港中央结算中心、大唐控股、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中国信息集团等,妥妥的中资控股。

张汝京离职后,中芯国际一度陷入了剧烈的人事变动。

长达6年的诉讼、多年的人事变动让中芯国际无瑕发展先进工艺制程,直到梁孟松的到来。

梁孟松曾经在台积电、三星的技术部门担任要职,现任中芯国际CEO。

梁孟松是电子工程学家,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曾任AMD工程师、台积电资深研发长、三星电子公司研发副总经理等职务。

梁孟松是典型的技术型人才技术大咖,获得美国加州大学电机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系博士学位,其导师是,举世知名的FinFET发明人胡正明。

在美国专利局的资料库里,梁孟松参与发明的半导体技术专利有181件,全部都是最先进、最专业、最重要先进制程的技术研发。

梁孟松曾助力台积电在130nm芯工艺上击败IBM,后帮助三星在14nm结点击败台积电。

梁孟松入驻中芯国际后,中芯国际先后完成28nm、14nm、12nm的量产,7nm的技术完成开发,5nm、3nm关键技术已经展开,只待EUV光刻机。

也就是说,中芯国际与台积电在工艺上相差3代,3代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追平呢?

台积电是2015年量产14nm的,到量产3nm用了7年时间,中芯国际2021年量产14nm,按照时间点推算,量产3nm要到2028年。也就是落后台积电6年时间。

但实际上,7nm以下工艺需要EUV光刻机,没有光刻机就只能卡在14nm。

令人无奈的是,EUV光刻机掌握在荷兰ASML手中,仅此一家再无分店。

EUV光刻机大量的采用了欧美技术,因此ASML也要遵循漂亮国的芯片令,拒绝向中国出口EUV光刻机。

有的网友说了,我们自己攻克EUV技术不就好了,可现实是EUV光刻机被称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全球技术的集大成者。

一个国家独立研发EUV光刻机,被称为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因此,中芯国际的工艺只能停止在14nm。落后于台积电的3代,看起来遥遥无期。

写到最后

三星、台积电先后量产3nm芯片,顶级芯片制造厂商展开激烈的竞争,而中芯国际还在14nm玩泥巴。

未来7nm、5nm、3nm产能将全部被三星、台积电瓜分殆尽,中芯国际恐怕连汤都喝不上,而华为的麒麟芯片恐怕只能在研发室中了。

未来,我们能攻克EUV技术吗?中芯国际6年后能否量产3nm吗?

我是科技铭程,欢迎共同讨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