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电视剧[关于袁崇焕电视剧的基本详情介绍]

小科普 147

明崇祯二年(1629)十二月初一,皇帝朱由检以议军饷名义召袁崇焕入紫禁城平台。忙于指挥部下追踪后金军的袁崇焕,想都没想,丢下手边军务,来到广渠门外。正门没开,袁崇焕坐在城上守军放下的筐子里,缒城而入。此时的袁崇焕,少了8天前(十一月二十三日)平台召对的惴惴不安,基于那天朱由检表现出的信赖(脱下自己的貂裘大衣给袁崇焕披上),袁崇焕显得颇为轻松。

到了平台,朱由检半字不提发军饷,劈头盖脸问他杀毛文龙、致敌兵犯阙、射满桂三件事,袁崇焕一时反应不过来,无言以对。待他认清现状,朝服早被锦衣卫校尉夺去,袁崇焕万万没想到,迎接他的,将是8个月的牢狱生涯,以及人生的终点一崇祯三年(1630)八月十六日,因付托不效、专恃欺隐、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兵薄城下等种种罪名被凌迟处死。

为何崇祯两次召见袁崇焕,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变,什么原因驱使袁崇焕下狱乃至被处死?这还得从崇祯二年(1629)十月发生的那场己巳之变(明人称己巳虏变,清人称己巳之役)说起。

兵临城下:已已之变,清军绕开山海关,越长城,逼近京师。北京全城戒严,袁崇焕率兵救援,奉召独自入城觐见崇被皇帝。

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

有明一朝,先后发生过两次大的外敌突袭北京事件,一次发生于正统十四年(1449,己巳年),英宗被俘,蒙古瓦剌也先率军攻打北京,兵部尚书于谦领军抵抗,取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一次发生于三个甲子后的崇祯二年(1629,己巳年),后金大汗皇太极率十万后金兵与蒙古兵,突袭北京,盘踞关内7个月,致袁崇焕被杀,明朝失去一位军事统帅,迎来明与后金交战以来军事上最大的失败。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朝国力遭到空前严重的削弱。后金掌握明朝边防虚实,此后进犯内地数次,1644年入主中原,改朝换代。袁崇焕之生死,明清之兴亡,皆由于是。

其实自崇祯元年平台召对许下五年复辽大计始,袁崇焕便给自己打开了死亡之门。他建立的宁锦防线固然挡住了皇太极铁骑,但明关内防御空虚,尤其是明与蒙古部落接界的蓟门一带,兵马瘦弱,钱粮不敷,边堡空虚,戈甲朽坏,守备相当薄弱。袁崇焕多次提醒崇祯帝加强蓟防,宜宿重兵,强调万一蒙古喀喇沁等部充当后金向导,东至宁前, 西自喜峰、古北,从长城薄弱隘口入犯,后果不堪设想。

果不其然,明廷还没议出具体落实方案,崇祯二年(1629) 十月二十七日,皇太极率后金军队绕过山海关,借道蒙古,从喜峰口突入塞内,攻入龙井关、大安口。几乎毫无防备的明军遇敌即溃,很快,后金军兵临距离北京仅二三百里的遵化城下,吓得紫禁城十一月初一宣布京师戒严。

由于此次事变发生在袁崇焕斩杀毛文龙之后,有人提出,正是少了毛文龙的战略牵制,后金才敢全力放手西进,在京畿、山海关-线盘桓、蹂躏达半年之久。事实上,己巳之变的发生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而非斩杀毛文龙所致。早在崇祯二年二月,此时毛文龙还未死,汉官高鸿中就曾上奏皇太极,劝请讲和或进兵明朝:

若此时他来讲和,查其真伪如何,若果真心讲和,我以诚心许之,就比朝鲜事例,请封王位,从正朔,此事可讲。若说彼此称帝,他以名份为重,定是要人要地,此和不必说。他既无讲和意,我无别策,直抵京城,相见情形,或攻或困,再作方略。他若因其攻困之急,差人说和,是求和,非讲和,我以和许之,只讲彼此称帝,以黄河为界,容他南去,或以山海为界也罢。他若不依,我也不肯退兵,多积粮草,定与他做到抵。

基于后金与明朝多次议和失败,皇太极认为高鸿中劝朕进兵勿迟,甚为确论,但不能马。上出征,俟地锄完即行 。对游牧民族来说,战争能促使本部落财富迅速积累,弥补资源、生计的不足。皇太极即位后发动的宁锦战役,以失败告终,来一次抢西边,不仅利于稳定军心、民心,得到物资。 上的满足,也能提高皇太极的威信。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关键是何时何地发动?选择在十月,一则忙完秋收;二则此时漠南蒙古东部大半附属后金,不仅解决后顾之忧,后金与明朝的战线得以在更广延的长城沿线展开,使明朝防不胜防。

后人绘制的朱由检画像

后人绘制的朱由检画像,祟祯二年(1629)十月,后金大汗皇太极率万后金兵与蒙古兵,突袭北京,十二月,崇被帝朱由检以杀毛文龙、致敌兵犯阙、射满桂三大罪将袁崇焕拿下,打入监狱。

皇太极冒险进军

经过数月的准备,十月初,皇太极亲率大军出征伐明,以归顺后金、熟知路径的喀喇沁部台吉布尔嘎都为向导。大军由沈阳出发西北行,经都尔鼻(今辽宁彰武县)转向西行,进入今内蒙古科尔沁地,十月二十日,后金军抵达喀喇沁的青城。对于即将到来的战役,后金军胜算如何?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心里没谱,当晚走进皇太极御幄,密议班师,不同意出兵。

在两大贝勒看来,此行深入敌境,劳师远袭,若达不到进明边的目的,则粮匮马疲,想回都回不来了;即使入了边,明朝也会调动各路人马围追堵截,哪里还有归路?皇太极沉默了,脸上露出不悦的表情,此番冒险行军,他自认稳赚不赔,胜了,一洗前耻,威望大振,与明朝中分江山,分庭抗礼;不胜,亦可靠兵马出去抢些财物,使我国人民不至于落得个死散殆尽的下场。尽管两大贝勒积极反对,皇太极在其他将领支持下还是坚持由喜峰口毁边墙入,命二十日深夜开拔。二十六日深夜至次日上午,后金兵攻破长城龙井关和大安口。

长城以南遵化至蓟州一线,属于蓟辽总理刘策的防区,龙井关与大安口被破,刘策应负直接责任,一般认为袁崇焕作为蓟辽督师,统管整个蓟辽地区的防务,出了纰漏,他也要负领导责任。但明朝叠床架屋的军事管理体制,蓟镇实际上还真不归他管,不然难以解释他几次上书要求加强蓟镇防务,如果归他管,他自己早去做了。二十九日,袁崇焕从宁远往山海关途中得知后金军消息,一闻蓟警即发援兵。据袁崇焕后来自述,还未等他下令,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奉朝廷之命坐调即行,领精兵4000率先驰援,行军三昼夜抵达蓟州镇驻地三屯营,因总兵朱国彦不容入城,赵率教等人策马向西,十月初四在遵化城下与满蒙骑兵激战。曾在宁锦、宁远之战中数次击退后金兵的赵率教不幸中箭坠马而死,全军覆没。次日,遵化陷落,两天后,三屯营被后金攻破,明廷将后金堵在遵化的计划宣告失败。消息传到京人心大震、朝野惊恐,朱由检十分气愤,责备廷臣守边之略之无效,要求拿出更好的应对方案。

后金主力绕过蓟州,直逼京师

面对如此危急的形势,十一月初五,袁崇焕亲自出马,督关外两员大将祖大寿、何可纲率骑兵疾驰入关。袁崇焕何以在接到敌情7天后带兵入关,期间,他在哪干了些什么?朝鲜使臣李忾的《雪汀先生朝天日记》提供了一些线索。崇祯二年七月,李仡奉命使明,途中因后金军大举入塞,滞留山海关百多天,《雪汀先生朝天日记》记录了李仡在己巳之变所见所闻。日记里写道,(崇祯二年)十月三十日一早,袁崇焕入山海关,住在衙门,概不见人。山海关主事告知李忔一行,待袁爷(即袁崇焕)详探贼报后,再出发去北京。

十一月一日和二日,袁崇焕干了三件事前往文庙参谒,与诸生讲学;二、讨论年终考核官吏优劣问题;三、与诸将讨论敌情。袁崇焕认为,进犯关内者稳是束卜(蒙古部落名)的家达子勾引前月通好的千数奴兵为前锋入犯,必非奴酋(即皇太极)大举,亦非插汉(蒙古部落名)的兵马。即此役为蒙古部落与后金千数兵马联合起来的小打小闹,他还安慰朝鲜一行人:贼夷从前就是如此,(此役)不须挂念。待我关外兵到时,定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亲将领去以灭此贼)。联系明人谈迁《国榷》中所述,十月二十九日,京师闻警后,无法确定是谁发动的袭击,(或言建虏与束不的合兵。或言建虏插汉合兵,无确耗),可见明廷军事情报工作确实做得不怎么样。

几天后,李仡听说袁崇焕领着关外精锐入关,不由得感叹贼势之猖獗,闷极闷极。为了对付夷贼,袁崇焕做了以下部署:调集各部扼守要地,如山海关、永平、迁安、建昌、蓟州等,命曹鸣雷、祖大寿驻蓟州遏敌,自己居中应援。

蓟州处于遵化一通州中间,距北京180里,是维系京师安危的军事重镇。除袁崇焕驻蓟州外,奉命勤王的还有4个镇的明军:大同总兵满桂驻顺义;宣府总兵侯世禄驻三河;昌平总兵尤世威还镇,护诸陵;保定巡抚刘策守密云。在山海关、京师要道、京畿周围,袁崇焕都做了妥善的军事安排,朱由检对此表示赞许,并命各路援兵,俱听督师袁崇焕调度。

十一月十日,袁军赶到蓟州,次日,大败后金军于马伸桥,士气大振,袁崇焕估摸,此必系前哨,大队定在后,同各将领守在城东楼,伺机以待,意图凭借蓟州阻击皇太极。十三日,后金派出小部队与袁军周旋,主力则绕过蓟州,向西进发。此前皇太极逢城必下,确保归路畅通,他也知道此时对手是善于守城的袁崇焕,攻打蓟州有可能又是一场硬仗,便兵行险着,冒着被关宁军截断后路的危险直扑京城,此举也让袁崇焕的布置落空,对后金军动向研判失误。袁崇焕打探到消息立马率兵追踪,不料皇太极军队连破京师东面屏障三河、香河、顺义等地,于十一月十五日抵达通州,距离京师仅40里。

顺义在通州北面,三河在蓟州与通州之间,守住三河,后金兵无法进犯通州逼近京师,也可防其南下香河、武清,包抄京师南翼。按照部署,顺乂、三河分别由满桂、侯世禄驻守,可为何被皇太极一—攻破?原来侯世禄以三河城小不方便就食,改为驻扎顺义:两人在顺义战败,侯世禄和满桂只好带兵退至京师。

孙承宗

孙承宗(1563-1638年),官至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清兵第一次入长城,进大安口、遵化后不久,朱由检命久经沙场、70岁高龄的他负责通州地区的防卫。

承平日久的北京城

此时,摆在袁崇焕面前有两个选择,要么将皇太极军队堵在通州之外,要么在北京来场正面对决。十一月十五日,袁崇焕昼夜兼程至河西务,召集诸将商讨应对策略。副总兵周文郁参与了此次会议,极力反对袁崇焕带兵前往北京。他认为,大兵宜迎击敌军,不宜入都。敌在通州,我兵屯张家湾,相距不过15里,正面决战,一了百了,或是乘夜出奇,彼孤军深入,势必站立不住。况且袁崇焕在没有接到进京谕旨情况下,入京勤王,要治重罪。

袁崇焕清楚知道,皇太极巧妙避开蓟州及袁军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战火烧到京城之下,在哪里打,什么时候打,主动权不在自己,京师周边各据点包括通州皇太极完全可以绕过,所以核心问题是—势必要抢在皇太极军队之前,赶到北京城外,依托北京坚城反击待援。从之前的战况来看,除了关宁军能和清军做对手的明军几乎没有。会议结束后不久,袁崇焕率9000关宁铁骑,日夜兼驰,走小道急奔,终于赶在后金兵之前于十七日至北京城广渠门外扎营。让京城的皇帝和达官贵人们真切感受到战争就在家门口政治上对袁崇焕非常不利,但此时他也顾不上这么多了。

从十一月一日京城宣布戒严起,城内外人心惶惶,19岁的皇帝朱由检心乱如麻。眼见皇太极离他越来越近,朱由检先是命久经场、70岁高龄的孙承宗负责通州地区的防卫,确保京师安全;结果与孙承宗就京师防务进行一番磋商后,朱由检改变了主意,命其留在京师总督京城内外守御事务。可怜年迈的孙大人披星戴月巡视完都城防务后,皇帝又传旨命其驻守通州,孙承宗只好奉命行事。

不止朱由检,承平日久的北京城也没做好迎接战争的准备。十一月十七日,兵科给事中陶崇道同工部尚书张凤翔检查京城火器防备情况,发现好多火器都叫不上名字,即便知道名字也不知道如何使用,询问旁边的将领,一脸茫然,士卒无一会使用者。虽然动员了各类人马守卫皇城,京城的粮食储备还是个大问题。

祖大寿石坊(头道牌楼)

祖大寿石坊(头道牌楼),位于辽宁台兴城市古城,建于崇被四年(1631),是明朝未代皇帝朱由检为表彰当时镇守辽西的大将祖大寿卫明抗清的功劳,默许其自行建立的旌功牌坊。

广渠门大捷

可该来的还是要来。战争于二十日首先在满桂和侯世禄驻守的德胜门外打响。此前,皇太极率兵去北京郊外二十里处的牧马厂休养了几天,得马骡235匹,骆驼6匹,管马太监2名,300余人投降,二十日,皇太极统大军扎营于北京城北土城关东隅,两翼兵立营于东北。皇太极亲率大贝勒代善和贝勒济尔哈朗、岳讦等人,领满洲右翼四旗,及右翼蒙古兵,向明军发起进攻。

皇太极传令:炮手近前发炮火,等明军炮火一停,蒙古兵及红旗护军由西面进击,黄旗护军由侧面冲入。一时之间,炮声震天,后金两军边杀边进,很快追至城下,侯世禄避战,满桂率军独战时不幸被城上大炮误伤,满桂领着残余的一百多人,退入关帝庙休整,乃休战。次日,满桂残兵避入德胜门瓮城休养。

同一天,在广渠门外,袁崇焕亲率9000骑兵与莽古尔泰、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豪格等带领的满洲八旗左翼兵,及蒙古骑兵展开了一场厮杀。袁崇焕部下周文郁记录了此战详情,二十日早,报奴大队分六段西来,袁崇焕令总兵祖大寿在南,副将王承胤列西北,与周文郁率兵守在正西方向,虚东以待敌。

正午,后金向祖大寿阵直扑而来,明军奋力抵抗,击退敌军。后金遂改变战术,打算令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豪格等率主力攻击北边的王承胤所部,见后金兵冲来,出乎周文郁意料的是,王承胤竟带兵向南溃散。实际后金集主力攻王承胤的计划只有豪格一军遵令行事。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反倒违令攻击袁崇焕军阵。结果王承胤部与袁崇焕部搅在一起,共同抵抗后金进攻,双方爆发激烈混战。

战斗中,一敌兵突然挥刀向袁崇焕砍去,幸得材官袁升高以刀相隔,袁崇焕不至于命陨当场。一片箭雨中,后金阿济格贝勒被射下马,身负重伤。周文郁、袁崇焕甲胄上布满箭镞,如刺猬一般。从南面赶来的祖大寿部奋力攻击敌军侧翼,后金兵遭到夹击,抵挡不住,溃败而去。袁崇焕立刻派游击刘应国、罗景荣、千总窦浚等人乘胜追击,至通惠河边,后金兵仓皇拥渡,冰陷,大约有千左右的骑兵连人带马跌落到护城河里,连冻带淹,死伤惨重。

据周文郁载,此战自午(上午11时至下午1时)至酉(下午5时至7时),鏖战三时,杀贼千计,我兵亦伤亡数百。在袁崇焕指挥下,明军终于克敌获胜,皇太极军队退奔三十余里,屯兵南海子。

皇太极调兵木质信牌

皇太极调兵木质信牌,清代,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率领后金兵与蒙古兵突袭北京,皇太极自认稳赚不赔,胜了,一洗前耻,威望大振,与明朝中分江山,分庭抗礼;不胜,亦可靠兵马出去抢些财物,使我国人民不至于落得个死散殆尽的下场。

两次平台召对,崇祯帝态度为何如此迥异

广渠门大捷两天后,兵部尚书王洽因使京师陷入危机下狱,朱由检在平台召见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将领,及新任兵部尚书申用懋。早先,袁崇焕曾向皇帝上疏对指挥不力引咎自责,虽已取得广渠门大捷,对于皇帝的召见,袁崇焕仍做了最坏的打算,着青衣戴玄帽进宫。

到了平台,崇祯帝对各将领加以慰劳,袁崇焕向朱由检说明了当时的局势,如文章开头所述,崇祯帝把自己身上的貂裘大衣解下来给袁崇焕披上,随即向其征询战守策略。袁崇焕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当他向皇帝建议准许军队入城休整时,遭到了朱由检的拒绝。要知道满桂在德胜门虽然战败了,仍能进瓮城稍事休整,补充给养,而袁崇焕及其辽军只能在北京城外露宿,同皇太极军进行野战。

其时朱由检对袁崇焕已有戒备之心,京城内卜遍布袁崇焕勾结皇太极,诱敌深入的谣言,袁崇焕竟亳无察觉。明人文震孟(文徵明曾孙)在日记里记录了袁崇焕抵达广渠门后,京城民众的反应:(十一月)十八日,闻袁督师至城下。又云是奴囚奸细伪为袁者,忧皇疏甚。在他们看来,袁军没将后金军堵在蓟州、通州之外,取道河西务避开敌军奔赴京城,难道不是故意引狼入室逼迫崇祯签下城下之盟吗?北京城外的皇亲国戚和太监对袁崇焕的战略部署也十分不满。他们向朝廷控告袁崇焕听仼敌军劫掠焚烧民舍,不敢一矢相加,城外戚畹中贵的别墅庄园被敌军蹂躏殆尽。

京城民众没有亲身体验过辽东战事,己巳之变,后金兵逼京师,直接攻击帝国的心脏给皇亲贵族、京师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震动。不满、愤怒等情绪统统指向负责统军保卫他们安全的督师袁崇焕。王洽的下狱,就是崇祯皇帝迁怒重臣,安定军心、民心的开始。

袁崇焕哪读得懂皇帝的心思,仍然集中精力督师歼敌。十一月二十七日,不甘心的皇太极亲率左右翼八个旗的军队同袁军在左安门外展开争斗。袁崇焕、祖大寿率军竖立木栅,布阵守城,广渠门大捷令袁军士兵信心大增,几番回合下来,皇太极军队死伤惨重,不得巳收兵回营。袁崇焕又派出500人的特遣队,手持火炮潜往南海子附近,炮击皇太极军营,贼大乱,随移营出海子。京城外围局势渐趋平静。

在皇太极反间计、社会舆论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十二月初一,朱由检控制京城、皇城警卫后再次召袁崇焕赴平台商讨相关事宜,然后以三大罪将其拿下,打入监狱。祖大寿目睹了全过程,惊慌失措,不久领兵离京归关外。次日,鉴于城防工事敷衍潦草,崇祯帝下令将工部尚书张凤翔逮捕入狱,以满桂代袁崇焕,总理关宁兵马。

少了袁崇焕坐镇,后金兵更加肆无忌惮,在京城附近攻掠,并于十二月二十七日进攻永定门,明军失败,两员大将满桂、孙祖寿战死,后金兵也死伤惨重,没能攻破城门。此后,皇太极率大军向山海关移营,一度攻占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直到四城于崇祯三年(1630)五月接连失守(明朝称此役为遵永大捷),后金军拔营东归,历经7个月的己巳虏变才彻底结束。但围绕袁崇焕的各方拉锯,却仍在进行。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