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6日,走进位于济南西部孟光宝的工作室,虫鸣声四起,这里养着品种不一的蝈蝈近300只。孟光宝说,最近是虫类销售的旺季,蝈蝈每天走量有时能达到近千只。蝈蝈们休闲地啃着白菜叶。(图片署名: 东方IC) "
今年38岁的孟光宝在7年前还一个位银行保险推销员,一个偶然机会,他看到别人玩蝈蝈,随手从网上搜了一下,发现网上很少有人销售此类商品,感觉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商机,就这样,他辞职,创业,回家卖起了蝈蝈。(图片署名: 东方IC) "
5年前,在外地打工的妹妹孟玲也辞职,兄妹二人与蝈蝈为伴儿,视其为掌中宝,一起创业。(图片署名: 东方IC) "
刚开始,蝈蝈通过一对一收购进货,后来货源广了,孟光宝认识了专门捕捉蝈蝈的农户和一些专门养殖蝈蝈的大户,与他们建立了合作关系,货源充足。孟光宝的蝈蝈大都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网店等途径销售,他有六部手机,三部用来接单,三部用来直播,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虫友围观、购买。(图片署名: 东方IC) "
孟光宝说,干了这一行才知道,原来蝈蝈的客户群体这么庞大,除了个人购买,很多中小学生上生物课要用到蝈蝈,都是成批的买,走量可观。除了卖蝈蝈,孟光宝也卖蟋蟀,今年夏天,他和妹妹在小区抓了300多只蟋蟀,一般售价5-10元,最贵的一只卖到500元。(图片署名: 东方IC) "
创业七年,孟光宝卖虫年收入不断上涨,在济南买了房,买了车,眼下,他打算回济阳老家好好规划自己的工作室。(图片署名: 东方IC) "
网络昆虫经济拥有比较大的市场,他希望能依托村里天然优势,发动村民在农闲时研究人工饲养昆虫,建一个正规的昆虫交易市场,帮助当地老百姓提高收入,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图片署名: 东方IC) "
8月15日,兄妹二人也销售蝈笼等相关配套商品。(图片署名: 东方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