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发布。报告显示,中国成人平均身高继续增长,18-44岁中国男性平均身高169.7厘米,中国女性平均身高158.0厘米,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1.2厘米和0.8厘米。消息一出,很多网友纷纷表示自己拖后腿了。
小时候听评书,感觉古人都长得好高,像关云长、薛仁贵、秦叔宝、常遇春这些英雄好汉,动不动就是身长八尺,甚至身高丈二。我们知道三尺是一米,一丈有十尺,身高八尺就是2米多高,身高丈二就是将近4米!对照现代人的身高,人们很自然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古人真的有这么高吗?
●古代身长八尺有多高
阅读一些古代典籍,我们不免对古人的身高感到吃惊。小孩的身高一般为5尺,如《孟子·滕文公上》中说: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西晋李密在《陈情表》中诉说他家无应门(看门)五尺之童。
孩童如此,成人就更高了,一般的高度是7尺。《荀子·劝学》: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南朝梁代的沈约在《齐太尉王俭碑铭》中称赞王俭倾方寸以奉国,忘七尺以事君,方寸指心,七尺指身躯。若按今天的尺度来算,7尺就是2.33米。这还只是古人普通的身高。
《汉书·霍光传》中说:(霍)光为人沈(沉)静详审,长财(才)七尺三寸。这是嫌霍光长得有些矮,尽管他超过了7尺。若是大个儿,非得八九尺不可。《战国策·齐策一》中记载说,齐国的宰相邹忌修八尺有余,因而自我感觉很好,整天在镜子里照来照去。《论衡·齐世》中说汉代的张汤也是八尺有余。8尺按今天的尺度,高达2.66米,何况还有余。
《史记》描写孔子:身长九尺六寸,人皆以长人而异之。差一点儿就够一丈了。《三国志》描写诸葛亮: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孔明先生竟然也是一个巨人。更可怕的是《孟子·告子下》里提到文王和商汤的身高:文王十尺,汤九尺。周文王高达一丈,商汤距一丈差一尺。
读过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人都应该有印象,书中很多地方,对三国名人的身高都有交代。刘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 ;张飞身长八尺;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如果以现代的尺米度制来换算,他们的高度应该是:刘备身高2.50米,张飞身高2.66米,关公身高达3米,他们个个是超过小巨人姚明2.26米的大巨人。
类似的描写在《水浒传》上也有,如鲁智深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武松身长八尺,一貌堂堂;绰号险道神的青州郁保四身长一丈,腰阔数围……只有武松的哥哥武大郎的个子矮,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
但是,从《三国演义》所记来看,关羽的身长九尺寸还不是最高的。
古代把成年男子称为丈夫,顾名思义,就是身长一丈的人。这并非夸张之辞。唐马总《意林》卷四引东汉应劭《风俗通》:《礼》云:十尺日丈,成人之长也。……故曰丈夫。《论衡·气寿》:百岁之命,是其正也。不能满百者,虽非正,犹为命也。譬犹人形一丈,正形也,名男子为丈夫,尊公妪为丈人。不满丈者,失其正也。
古代一个叫乌戈国的国主兀突骨,身长丈二。兀突骨的身高已够吓人了,但书中所记人物中最高的还不是他,当年襄武县曾天降一人,身长二丈余,脚迹长三尺二寸。身长两丈多,就是6米多高,简直是通天塔人,这可能吗?显然不可能。
●古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但是,不管怎么说,项羽那1.89米的身材是够高大魁梧的,那么,古人是不是都是这般的高大呢?当然不是。正如姚明的身高不等于现代人的平均身高一样,项羽的身高也不能代表古代人的身高。
此外,我们在了解古人的身高时,不但要注意到古代的尺子要比今天的小,还须注意古典小说中对人物身高的描绘往往有人为的褒贬,即便是史书中所记载的也需要分析对待,因为,年代不同、量尺不同和测量的方法不同,所以就会有很大的出入。
文献中记载的身高之所以显得很高,主要是因为那时尺度太小。河南安阳殷墟出土过商代的骨尺,一尺只有15厘米长,还不到现代尺度的一半。河南洛阳金村古墓出土过周朝的铜尺,一尺只有17厘米长。照此标准计算,周文王的一丈身高也就等于1.7米而已,放到现代中国成年男子的世界里,那是很普通的个头。
从商周到明清,尺度不断变化,其基本趋势是越来越大。例如商代一尺有15厘米,西周一尺有17厘米,秦朝一尺有20厘米,东汉一尺有23厘米,南北朝时一尺在23厘米到30厘米之间,此后唐、宋、元、明、清的尺度绝大多数都在30厘米以上。按照现代考古学界和经济史领域的主流观点,尺度之所以会变得越来越大,是因为官府对百姓剩余生产力的榨取力度越来越大。比如说历代官府都要征收布匹,前一个朝代每户每人征收一匹,后一个朝代想多征,又怕人民抵制,只好继续按照每人一匹的标准征收,可是却把量布的尺子改长了,这样就能在实际上多征几尺布。
尺度越来越大,反映出来的身高数字也就越来越小。《孟子·滕文公上》将未成年人的身高定为五尺: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当时一尺是20厘米,五尺才一米,所以是未成年。战国思想家荀子说:文王长,周公短。周公身高八尺,即使按战国一尺为20厘米计算,也才1.6米,所以,荀子认为周公偏矮。可是明朝那位暴走神驴徐霞客老师身高六尺,就已经被朋友们认为是异于常人的奇男子了,因为现在出土的明朝营造尺在32厘米左右,裁衣尺在33厘米左右,无论按当时的哪种尺度去量,徐霞客的身高都接近2米。
科学工作者通过对出土古骨骼和古尸进行测量和推算得知,与项羽差不多时期的一些人的身高:长沙出土的战国时代的一男尸骨架长1.58米;湖北江陵出土的一男尸身长1.63米;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和赤峰市出土的东汉时代的三例男性尸骨,身高分别为1.72米、1.63和1.56米。
由此可见,古人的身材并非都是高大的。根据对一百多例古骨胳和古尸的测量计算得出,距今六千年至三四百年前,我国男性成人的平均身高为1.66~1.68米。
●古人的标准身高是多少
此外,参考古代医书上的资料也可得知古代中国人的真实身高。
目前,可以查到的最早记述中国人身高资料的是《灵枢经》。《灵枢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可谓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共九卷、八十一篇,其中卷四第十四篇骨度提到了一个古人的身高:人长七尺五寸。在《灵枢经·经水》中也提到了八尺之士的语句,这应该就是后世小说中常说的身高八尺的出处了。
人长七尺五寸、八尺之士,到底哪一个才是古代中国人的标准身高,或者说平均身高?有的说是前者,有人称是后者,连传说中的中华始主黄帝也搞不清,他问当时著名的医臣伯高,伯高回复:众人之度长七尺五寸是也。
这一观点得到古代医家的普遍认可,《外台秘要方》的作者、唐朝著名医家王焘就持此观点。明朝著名医家张景岳在其《类经·经络类》 骨度篇中解释得更清楚:众人者,众人之常度也,常人之长多以七尺五寸为率。
中国古人的标准身高七尺五寸,合现代多高?这要结合《灵枢经》的成书时间来考察。一般认为《灵枢经》成书是东周战国时期,也有人认为是汉代人所作。但不论哪一种说法正确,这两个时间的尺度是差不多的,1尺都约合现代0.231米。这样一算,古代中国人的标准身高约1.73米,而八尺约1.85米,的确是高个了。(来源:《寻根》杨琳/文、《奥秘》倪方六/文、《视野》李开周/文、《食品与健康》王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