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说起中关村这个名字,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中国的硅谷,高科技,信息技术,科技园等等,没错这里确实是中国信息产业的核心,从1978年至今,四十多年里这里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到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从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到全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紧跟技术革命浪潮,突破体制机制束缚,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矢志创新之路。
那么,刚开始的时候中关村是什么样子的那,八十和九十年代的中关村又是什么样子的那,下面这组老照片将告诉你一个过去的中关村。
八九十年代位于中关村大街、题为《生命》的雕塑。这是中关村的标志,DNA双螺旋模型,昭示着中国人对破解生命之谜的憧憬。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中关村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其实在历史上,这里曾是一片坟场,主要埋葬太监,甚是荒凉。清朝时期把太监称为中官,所以历史上的中关村也叫中官坟和中官屯,后来就改名为音接近的中关村。
90年代中关村的街道,车辆运行的后面全是各种广告牌,方正电脑的牌子十分显眼。
1999 年5月6日,第二届中关村电脑节,中国佛学院教务长助理持真到北京展览馆展厅咨询电脑信息,准备购进电脑用于佛教教学。
90年代中关村的电子用品商品。那时候,流行卖光盘,组装电脑,从这家商店门口摆着的宣传广告看,还真是和电子用品相关的基本都涉及,另外还有电子配件维修等。
1996年的中关村硕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在当时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值得纪念的一天,而广告牌上的瀛海威时空公司则由当时才33岁的张树新创立。
最早的电子卖场四海市场。在80年代,四海市场的雏形就已经出现了。
90年代的中关村。当时为了扩展中关村的街道,马路两旁的大树被砍掉,随后建起了中关村几座电子市场。
中关村曾经也是十分繁荣,见证了中国最早一批互联网创业者。如今,这里依旧车来车往川流不息,随着电商的发展,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选择网上购买电子产品,中关村的电子城逐渐没落,昔日繁荣的电子大卖场成为历史。
九十年代,中关村广场附近的老房子被拆掉,开始建立新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