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妈是什么梗(比方妈语录)

小科普 171

今天我们讨论一个严肃的话题,《论他妈的》,他妈的这句国骂,横穿大江南北,上到花甲老人,下到精神小伙,人人皆挥洒自如。

但是很多人只是把这句话当成祖安输出,却不了解其中的内涵。在鲁迅先生的杂文集《坟》中,对于这句国骂进行了幽默且严谨的考证,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下他妈的是如何演变而来。

鲁迅原文:【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

我想,这话的分布大概就跟着中国人足迹之所至罢;使用的遍数怕也未必比客气的您好呀会更少。

假使依或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算是中国的国骂了。

我生长于浙江之东,就是西滢先生之所谓某籍。那地方通行的国骂却颇简单:专一以妈为限,决不牵涉余人。

后来稍游各地,才始惊异于国骂之博大而精微,上溯祖宗,旁连姊妹,下递子孙,普及同姓,真是犹河汉而无极也。

而且不特用于人,也以施之兽。

前年,曾见一辆煤车的只轮陷入很深的辙迹里,车夫便愤然跳下,出死力打那拉车的骡子道:你姊姊的,你姊姊的。】

他妈的之所以能得到国骂的桂冠,皆因为鲁迅先生这篇文章,这句国骂和你好呀,你吃了吗等问候语的使用频率几乎不相上下。

在江浙一带,这类国骂都是以妈为主,例如蒋介石的娘稀匹,意思就是你娘有越轨的行为,稀匹大意是指两匹马在交配。在其他地区则花样繁多,鲁迅称犹河汉而无极也,意思就是国骂的使用范围如同银河一般,漫无边际,而且不仅限于人,还有动物和牲畜,车夫骂骡子你姊姊的,,也就是说你姐姐的或者你妹妹的,这可能是今天你妹的这个短语最早的出处。而文章出现的西滢先生就是陈源,因为女师大风潮和鲁迅对骂,因此成为整篇他妈的论文中唯一出现的熟人。

鲁迅原文【别的国度里怎样我不知道,单知道挪威人汉普生有一本小说叫《饥饿》,粗野的口吻是很多的,但我并不见这一类话。

高尔基所写的小说中多无赖汉,就我所看过的而言,也没有这骂法。

唯独阿尔志跋绥夫在《工人绥惠略夫》里,却使无抵抗主义者亚拉借夫骂了一句你妈的,但其实他已经决计为爱而牺牲了,使我们也是取消他自相矛盾的勇气。

这骂的翻译在中国原极容易的,别国却似乎为难,德文译作我使用过你的妈,日文译本作你的妈是我的母狗,这实在太费解】。

近代文学中,其他国家的作家均无类似带妈的骂人的话出现,仅有一句你妈的,还是出现在德国颓废主义流派作家阿尔志跋绥夫的书中,但却并非是针对对象的辱骂,更像是一种自我嘲弄。而他国对于这句话的翻译,也显得肤浅至极,完全没有表达出其中的精髓。

鲁迅原文【那么俄国也有这类骂法的了。但因为究竟没有中国式的精博,所以光荣还得归到这边来。

好在这究竟又并非什么大光荣,所以他们大约未必抗议。

也不如赤化之可怕,中国的阔人,名人,高人也不至于骇死的。

但是,虽在中国,说的也独有所谓下等人,例如车夫之类,至于有身份的上等人,例如士大夫之类,则决不出之于口,更何况笔之于书】。

鲁迅认为国骂最多使用的还是下等人居多,士大夫肯定是讲不出口的。明清时代的小说,描写家族和官场这两个类型是最多的,以儒家为主要意识形态的明清文人,肯定下不去这个口,即使下得去口,也不会写在自己想要名垂青史的书册之中。

那么要写民间的小说呢?我们以水浒传的李逵为例,也无非就是说一个鸟字,干鸟,鸟人,撮鸟之类的,对比于近代的国骂,李逵的鸟明显力度不够。

鲁迅原文【这他妈的的由来以及始于何代,我也不明白。

经史上所见,骂人的话无非是役夫、奴、死公;

较厉害的有老狗,貉子

更厉害,涉及先代的,也不外乎尔母婢也赘阉遗丑罢了!

还没见过什么妈的】。

尔母婢也这句话源于战国策,赵策中,周王朝当时已经衰弱不堪,周烈王驾崩,诸国都去吊唁,齐威王去晚了一些,周王室某个官员不长眼,对齐威王进行斥责,齐威王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说道叱嗟,尔母婢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妈是下贱的人或你妈是下等人的意思。

而赘阉遗丑,看过三国演义的观众都知道,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之战前夕,陈琳写了一篇讨贼檄文,这赘阉遗丑就出自这篇文章,意思是曹操是奴婢和阉宦太监的后代。据说当时曹操正头痛欲裂,听了这篇骂他的檄文,顿时气血通畅,头也不疼了。

鲁迅原文,【晋朝已经是大重门第,重的过度了;

华胄世业,子弟便易于得官,即使是一个酒囊饭袋,也还是不失为清品。

北方疆土虽失于拓跋氏,世人却更起发狂似的讲究阀阅,区别等第,守护极严。

庶民中总有俊才,也不能和大姓比拼,至于大姓,实不过承祖宗余荫,以旧业骄人,空腹高心,当然使人不耐。

但士流既然用祖宗做庇护,被压迫的庶民自然也就将他们的祖宗当作仇敌】。

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就算是个饭桶,只要出生好,一样可以获得名望和权利。

如果你出身寒门,就算才华横溢,依然只能在底层,这引起了大量底层仕人的不满,你不是仗着祖宗的余荫才如此张狂吗?那么我就攻击你的祖宗。

鲁迅原文,【要攻击高门大族的坚固的堡垒,却去瞄准他的血统,在战略上真可谓奇谲的了。最先发明这一句他妈的人物,却要算一个天才,然而是一个卑劣的天才。

唐以后,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到了金元,以封夷狄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等的上下本该从此有些难定了,但偏还有人想辛辛苦苦地爬进上等去。

下等人还未爆发之先,自然大抵有许多他妈的在嘴上。但一遇机会,偶窃一位,略识几字,便文雅起来,雅号也有了,身份也高了,家谱也修了,还要寻一个始族,不是名儒便是名臣。从此化为上等人。也如上等前辈一样,言行都很温文尔雅,然而愚民究竟也有聪明的,早已看穿了这鬼把戏,所以又有俗言说,口上仁义礼智,心里男盗女娼!

他们是很明白的。

于是他们反抗了,曰:他妈的】

贵族出身的李世民建立的唐王朝,深知门阀拥权自重的弊端,害怕再有一个李氏家族出现,所以更多的是照顾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限制贵族的权利。

而到了元朝,对宋代贵族的打压和针对持续加强,门阀制度逐渐消亡,但是中小地主崛起后。也开始学习门阀想要往上爬,一旦得失,立刻换掉自己之前粗俗的形象,变得高雅起来,换个文雅的名字,卖粮食其家的改名为子粮,卖肉脯起家的改名为仲甫,与世家大族联姻,换个有名的祖先,满口仁义礼智。

这些变化都被扔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看得一清二楚,于是他们反抗了,他妈的。而暴发户代代皆有,所以他妈的类型也代代层出不穷。

鲁迅原文,【中国人至今还有无数等,还是依赖门第,还是倚仗祖宗。

倘不改造,即永远有无声或有声的国骂。

就是他妈的围绕在上下和四旁,而且这还需在太平的时候】。

这里的等指的是等级,在太平盛世底层也只能阿Q般喊句他妈的聊以自慰,鲁迅没说出来的那句则是,若是在乱世,这句他妈的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一个意思。

他妈的是一个缩减的词汇,原本的含义或者前面加动词,或者后面加名词,主要的作用则是想扰乱对方的血统。

中国是一个礼教观念极重的国家,而做为一个家族或者家庭,没有比隔壁老王入侵,导致血统延续断层更让人觉得悲哀了。

至于为什么说你妈妈的,而不是说你爸爸的,可能是因为中国长时间都是以父权为家庭核心,而父亲的形象一般都是威严、力量、强势。当你骂对方你爸爸的,可能对方的爸爸恰恰好很强壮,很有地位,反而会觉得很自豪,你的攻击就没什么伤害。而母亲则不同,通常是柔弱被保护的对象,传统文化中又有重孝的观念,这样的攻击既可以扰乱对方的血统,也可以攻击对方最要害的部分,这种国骂暗含了民族的劣根性。

但是到了现代,他妈的已经由实词变为虚词。鲁迅在文章结尾写道,【但偶尔也有例外的用法,或表惊异,或表感服。

我曾在家乡看见乡农父子一同午饭,儿子指一碗菜向他父亲说,这不坏,妈的你尝尝看。那父亲回答道,我不要吃,妈的,你吃去吧。则简直已经醇化为现在时行的我的亲爱的的意思了。

这里的他妈的更多的是一种语气词和感叹词,化实为虚,而并非实指某人。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外来,和朋友一起吃饭,朋友吃了一道菜,说他妈的真好吃。老外问他妈的是什么意思,朋友回答是真棒的意思。于是老外每次和友人外出到兴奋处开口闭口他妈的,众人啼笑皆非。

我们现在骂人的话,比起他妈的这类国骂已经更精准和具体,侮辱性也更深,但是不堪入耳的程度也是更深,说实话,我更喜欢以前的他妈的。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